调整生活方式
每天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大汗淋漓的高强度运动。
识别预警信号
猝死前1周,特别是发生前4小时内,大多数患者有疲劳、反复胸闷、心悸、气促等不适,且症状较平时更重。
患者此时要及时就地休息,有相应基础疾病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并及时就医。
猝死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患者生物学死亡的关键。若在"黄金4分钟"内及时施救,很多人能挽回生命。
需注意,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直到医务人员抵达。若该事件发生在公共场所,应立即就近取来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根据语音提示进行电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