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碗汤,不劳医生帮”,明日立冬,一碗汤是什么?别忘给家人喝

2025-11-06 10:19  头条

一进十月,尤其是寒露过后,全国大多数地方气温骤降,寒意渐重。清晨踏出门时,一股刺骨的冷风钻进脖子,轻易就让人打了一个哆嗦--这时候,一碗热汤,几乎成了身体的本能需要。

不少上了年纪的朋友最近都在问一个问题:"天气越来越冷,人在冬天到底该怎么进补?吃太油腻不敢,喝粥不顶饱,加件衣服又觉得还是冷。"其实,老话早就把答案写在了里头--"冬天一碗汤,不用医生帮。"

听起来像是句顺口溜,实际上却承载着传统医学与现代营养学的深层逻辑。冬天是"藏"的季节,阳气收敛,五脏皆需调养,而汤,以其"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的特性,正好满足冬补的核心需求。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汤不仅容易入口、减少消化负担,还更易吸收营养,无怪乎古人称其为"饮食中的药方"。

但并不是所有汤,都适合冬天喝。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天冷了,哪几种汤最值得喝?又是谁在寒冬里,把这一碗汤熬成了对抗低温最好的"补剂"?

番茄豆腐鸡蛋汤:胃口不好时的"开胃第一汤"

一听就知道这碗汤的材料有多家常--番茄、豆腐、鸡蛋三件套,几乎家家都有。

这里面隐藏的"黄金组合":豆腐,是公认的植物蛋白冠军,且大豆异黄酮、钙含量丰富,非常适合中老年人补钙护骨;鸡蛋含有优质蛋白和卵磷脂,对脑健康有帮助;而番茄中富含的番茄红素,有助抗氧化、护血管。

这碗汤口感滑嫩,颜色红润,在寒冷的清晨或是晚饭前,喝上一碗,不仅暖胃,还清爽开胃。尤其适合近期感到食欲差的人吃,全身热气从胃开始升上来,寒意也就跟着退了不少。

冬瓜羊肉汤:冬天"补阳气"少不了它

"立冬补冬,补嘴空",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背后其实就是冬天身体代谢变慢,容易阳虚受寒,而羊肉作为补阳佳品,自古便是冬令食补的首选。

羊肉性温,含有丰富的铁和优质蛋白,能够温补精血、增强体力。而怕腻的朋友也不必担心,我们搭配的冬瓜就是绝佳的"清补"利器--冬瓜含水量高,富含多种维生素,有助于利尿、解腻,还能补水润肺。

一碗冬瓜羊肉汤,热腾腾地端上桌,整个屋子都飘着香气。暖的不只是胃和手心,还有冬天里快要被冻结的情绪,也跟着慢慢融化了。

牛肉粉丝汤:一口"顶三补",补铁、补气还抗寒

有人说:"冬天不吃牛肉,身体真的受不了。"的确,相比羊肉更温和、适口性更高的牛肉,恰好是多数人冬补的首选。

牛肉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富含铁质,对于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有极大帮助。而冬天气血容易运行缓慢,尤其是一些手脚冰凉的人,午饭时若喝上一碗牛肉粉丝汤,往往能感受到从内而外的温暖感。

粉丝易消化、饱腹感强,搭配暖身的牛肉,高蛋白、低脂肪,一口就能吃得香、吃得饱,不至于摄入过多脂肪而"冬补变冬胖"。

鲫鱼萝卜汤:爱咳嗽、感冒频繁者的"止咳一方"

冬天干燥,人常容易上火,动不动就咽喉肿痛、久咳不止。其实,这时候来上一碗鲫鱼萝卜汤,比吃药还管用。

鲫鱼肉质细嫩、蛋白质高、脂肪低,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DHA,有利于大脑营养补充。而萝卜正是冬季应季蔬菜,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能清肺顺气,化痰润燥。

这碗汤,不油不腻却极其鲜美,特别适合体质偏弱、呼吸系统不太好的中老年人。每周来上几次,不仅润了肺,也减少了冬季因干燥引发的小毛病。

驼奶燕麦汤:睡前暖身又暖心的"高钙高蛋白夜宵"

很多中老年人到了冬天睡觉就困难:手脚冰冷、晚上易醒、总睡不深。睡前喝牛奶虽然是一个传统,但很多人摄入牛奶后肠胃不适,反而影响消化。

驼奶,就是一个更好的替代品。它营养密度高,钙、蛋白、磷脂、18种氨基酸一应俱全,而且比牛奶更容易被肠道吸收,不易胀气不适。

和燕麦搭配冲泡,低糖高纤,既控制了血糖,又给肠胃带来温柔的一击。对于晚饭吃得早或爱夜宵的人,也能满足"嘴巴寂寞",而不至于摄入多余热量。

这碗驼奶燕麦汤,香浓丝滑,口感极佳,是不错的冬夜"安心汤"。

总结与提醒:汤,喝得对,才是"冬补的钥匙"

"进补"这个词,听上去很复杂,其实落在生活里,不过就是一碗热汤的距离。汤,不只是食物,更是一种调养、一种顺应节气的智慧。

医学研究也表明:中老年人冬季合理补充优质蛋白、钙、铁等营养物质,对于控制血糖、稳定血压、降低感染率、增强免疫系统等,都有长期积极影响。而上述5碗汤,配料简单、营养科学、操作便捷,都是非常适合日常饮食的健康之选。

当然,汤虽好,也需与自身健康状况匹配。例如高尿酸患者不宜过多食用动物内脏类熬汤,肠胃功能较弱者也要注意控制量与温度。如在已有疾病基础上进补,建议提前咨询专业医生建议更为稳妥。

健康,从一碗汤开始,也藏在日复一日的细节里。今天不妨在厨房中备好食材,从喝好这一碗汤开始,为寒冬的身体储备温暖与力量。

记住那句老话,"冬季进补,开春打虎",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