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猝死有两个共同点,学会识别能救你一命

2025-08-26 10:31  生命时报

"哈萨克族歌手朴翔因心梗猝逝,年仅35岁""中山大学副教授、健美运动员刘一阳疑似因心梗去世,年仅38岁"……近期,中青年人猝死的新闻频传,而猝死事件,尤其是心源性猝死在近些年呈显著年轻化趋势。

这些身体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为何会不幸猝死?

《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总结年轻人猝死的共同点,并给出合理预防的方法。

40岁以下人群猝死占4成

猝死病因复杂,主要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类。

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脏原发疾病导致的猝死,占所有猝死原因的80%以上。

非心源性猝死,则是由神经、呼吸或其他系统原发疾病导致的死亡。

《中国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约55万,18~35岁人群占比从2015年的12%,飙升到2024年的28%。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猝死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强调是自然疾病导致的意外事件,而非外部因素(如中毒或外伤)。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余国龙表示,猝死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抢救窗口极短。在我国,每10秒约有1人死于猝死,其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40岁以下人群占总猝死人数约40%。

青年猝死者往往具有"无病史、无预警、进展快"三大特征,发病风险预警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