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责任追溯与监管机制失效。事故发生后,美国海军仅对"杜鲁门"号舰长与航海长进行行政处分,未就维修延误问题成立专项调查组,也未明确具体部门或个人的责任,导致维修推进缺乏有效监督;
此外,经费分配失衡,维护保养经费不足也是问题,部分船厂因经费不足,甚至缩减维修人员编制,进一步降低维修效率。
制造业衰落对美军装备建设的影响并非个例,"福特"级航母二号舰"肯尼迪"号的交付延误便是典型佐证。今年7月,根据美国海军披露的项目评估报告,"肯尼迪"号原计划今年7月交付,因关键系统集成延迟、零部件供应短缺等问题,交付时间将推迟至2027年3月,延误时长达20个月。
图注:"肯尼迪"号原计划今年7月交付,但最终推迟至少20个月
从军事战略角度看,"杜鲁门"号维修延误反映出美国海军"全球存在"与"维护能力"之间的矛盾已逐渐凸显。美国海军现役11艘核动力航母中,目前是常年有4到5艘处于维修或保养状态,可随时部署的兵力仅5到6艘,若维修效率持续下降,将进一步压缩部署兵力规模,削弱其在关键海域的战略威慑能力。
此次美军用旗帜遮挡破损部位,本质上是为维护"海军强大"的形象刻意掩饰问题,但这种"遮丑"行为显然无法掩盖美国造船工业衰退与海军维护体系低效的现实。
综合来说,"杜鲁门"号8个月没修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是美国制造业外流、产业结构问题、军事战略铺得太开等多种矛盾凑到一起的结果。要是美国不解决造船业缺产能、缺人才、缺供应链的问题,不把海军内部修船的管理机制理顺,以后还会有更多军舰像"杜鲁门"号这样,带着伤来"撑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