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严骁骁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表示,安世半导体事件反映出欧洲在美国实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中的一种两难境地。荷兰迫于美国的长臂管辖的压力加强了监管措施,但这一举措同时也损害了自身的利益。荷兰迫切地需要向中国表明自身的立场,希望通过与中国的沟通最大化地减少这次事件给自己带来的危机。
观察指出,虽然事件的核心焦点是安世半导体,欧方表现出对6年前批准对华出售这家企业的后悔态度。但实际上,稀土才是欧委会以及荷兰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中方稀土出口"穿透规则"实施后,如何"穿透"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在这次的通话中,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也向欧方进行了说明。他表示,中方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一直为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谢夫乔维奇则说,欧方愿同中方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欧方理解中方出于国家安全和国际共同安全考虑,出台稀土相关出口管制措施。措施实施过程中,希中方可加快审批欧企申请。
实际上,从中美贸易战以来的政策逻辑不难看出,中方稀土出口管制的主要目标并非欧洲,在几个月之前,中方就率先同意向欧洲企业开辟稀土出口审批的"绿色通道",过去几个月,也没有欧洲企业因为缺少稀土而生产停滞的报道。不过分析也认为,如果欧方执意追随美方设定针对中国企业的"毒丸条款",作出损害中国利益的事,中方也保留在稀土方面反制的权利。单就荷兰而言,阿斯麦等高科技企业都需要大量中国稀土。
中欧将举行紧急会谈讨论稀土问题?
外交部回应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我们希望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为各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维护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
值得警惕的是,欧盟国家将于22日举行峰会。消息人士透露,德国、法国和波兰支持在峰会上讨论中方对欧日益严格的贸易措施,法国和德国都宣称支持考虑所有对华贸易强硬措施,甚至还有强制中国企业向欧方转移技术的传闻。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2.8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平均每天进出口超过150亿元。分析认为,欧方希望赚更多中国的钱就应当想办法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妄想抢夺中国技术只会招致反制。
严骁骁表示,强制技术转让明显是违反欧盟一贯自诩所倡导的自由和开放原则,它体现了欧盟目前对华接触的一种用政治手段干预经济活动的情绪化表现,未来欧盟可能把它变成一种法律或者政策工具,来作为对华经贸或商业谈判中的筹码。
而欧洲也深受中美博弈影响,一方面要与美国进行博弈,要应对美国要求与它在对华上保持一致的压力,另一方面欧洲内部自己也在博弈,要决定在中美之间采取怎样一种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