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轮交锋来了!双方都是“老将”出马,胜负很快就将见分晓

2025-10-23 18:22  头条

中美新一轮交锋来了!双方都是"老将"出马,胜负很快就将见分晓

中美双方代表再度碰面,会擦出怎样的谈判火花?11月10日的关税大限逼近,又能否在此之前打破僵局?

中美将迎来新一轮经贸磋商

作为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建立后的关键一战,两位 "老将" 带领的团队早已摆开阵势,这场关乎双边贸易走向的博弈,正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根据中方10月23日公布的消息,中美新一轮经贸磋商将于10月24日至27日,在马来西亚拉开帷幕。

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再次"挂帅出征",美方则继续派出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这对"黄金组合"。

而这场 "老将对决" 的背后,是双方战略诉求的深度碰撞,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短期走向。

美国财长贝森特将访马来西亚

而谈判桌上的胜负,往往从双方主导者的战术风格中,就已初见端倪。

中方牵头人的谈判风格,早已在多轮交锋中得到充分展现 --

以静制动、坚守底线,总能在复杂的博弈中找到破局点。

在7月的斯德哥尔摩会谈中,面对美方提出的四项核心诉求,中方没有急于回应,而是先拆解美方诉求中的矛盾点,再结合中方核心利益逐一回应。

尤其在伊朗石油采购问题上,明确以 "主权国家能源安全需求" 为由拒绝妥协,展现出极强的战略定力。

伊朗能源出口中国

相比之下,美方代表团的战术则显得矛盾重重。

贝森特作为特朗普政府内部的 "温和派",曾成功说服总统暂缓高额关税90天,但他必须面对来自强硬派的内部压力。

更棘手的是,贝森特与格里尔、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之间存在明显的职责重叠与利益争夺。

这种内部分歧已在对日谈判中暴露无遗,甚至出现过当着日方代表的面公开辩论的尴尬场景。

这种内部不协调,很可能成为美方在本轮谈判中的致命短板。

美方经贸代表团曾与日方代表会谈

如果说战术风格是谈判的 "软实力",那么议题筹码就是决定胜负的 "硬实力"。

本轮谈判的核心战场依然集中在关税、稀土、芯片三大领域,双方的筹码分布已形成鲜明对比。

在关税领域,中方显然掌握更多主动权。

美方虽然仍持有 "加征关税" 的威胁筹码,但实际操作空间早已被压缩。

数据显示,此前的关税战已导致美国农产品订单大量取消。

农场主联名向国会施压,要求尽快与中方达成协议,这种内部压力让美方在关税议题上很难真正硬气起来。

稀土领域则是中方的 "王牌阵地"。

近期中方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将 "中国成分占比0.1%" 纳入管控范围,对涉军用途和先进芯片研发实施逐案审批,这一措施直接击中美方军工和半导体产业的 "要害"。

中方精准实施稀土出口管制

美方曾试图通过自主开采摆脱依赖,但短期内难以改变对中国稀土精炼技术的依赖,贝森特在斯德哥尔摩会谈后坦言,美方在稀土问题上 "缺乏有效反制手段"。

芯片领域的博弈,则呈现胶着态势。

美方此前升级芯片出口管制,试图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但中方的反制措施同样精准有力。

针对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反垄断立案调查,让美企面临年损失数十亿美元的风险,迫使美方不得不重新评估技术封锁的代价。

伦敦会谈中,双方已就芯片管制议题达成初步讨论框架,本轮谈判很可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实质性突破。

中方对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