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改口称欢迎中国学生,但很多中国留学生仍未等来美国签证(3)

2025-08-29 10:35  凤凰WEEKLY

首次的挫败并未让王勤止步,8月13日,他满怀期待在广州进行第二次面签。面试的过程出奇简短,签证官仅询问了他所申请的学校、选择该校的理由及硕士就读的学校。但最后,签证官还是递上了拒签信。

做了充足准备的杨小舟同样被一纸拒签信击碎梦想。杨小舟就读于中外合作办学"3+1"项目,专业为非STEM的学前教育,护照为白本。她于5月13日在沈阳使馆首次申请F-1签证,当天恰逢中美在瑞士日内瓦进行关税谈判。她同样以第214(b)条款为由被拒签。

被拒签后,杨小舟陷入极大困惑和自我怀疑,质疑自身英语能力和中介培训。当看到同专业、同背景的同学顺利获签,更让她不解。尽管如此,她仍坚持补充材料,于6月6日再次申请,最终仍被拒签。二次被拒签后,她决定不再尝试,注销了学校账号,接受未能赴美的现实。

"这样的结局反倒让我松了口气。漫长的等待与焦灼终于画上句点,不必再在不确定性中反复煎熬。签证结果尘埃落定的那一刻,紧绷的神经像松开的琴弦,尽管带着酸涩,却也有了如释重负的释然。"杨小舟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更让我感到温暖的是,爸爸得知结果后,主动提出若我想去其他国家尝试,他会全力支持。"

很多留学生感慨,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自己如同一粒沙,随时可能被碾轧。

任文宇的专业为机械工程与计算机工程交叉领域,在美国读硕士时他经历过40余天的"行政审查",对于这次漫长等待仍预料不足。任文宇告诉《凤凰周刊》,目前距离面签已过去快100天了,签证状态仍毫无变化,他频频通过邮件提交催促请求,收到的却是冷冰冰的自动回复。学校因此建议他推迟到明年春季再入学。

在与其他同学交流时,他发现凡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在5月的面签后陷入漫长的"行政审查"。即便拿到签证,可能也只有一年有效期,这意味着未来在美身份的维持将面临不确定性。任文宇不禁对美国当下政策的潜在威胁心存忧虑,甚至开始思考是否应放弃这条布满荆棘的留学路。

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数据,2023至2024学年,超过27.7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学校就读,较上一年减少了4%。

对于人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途是否回国也成为难题。梁冰在美国攻读电子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他的学生签证于今年7月刚刚到期,由于担心回国后无法顺利返回美国,他一直没敢回国。

现因家人生重病,梁冰不得不回国探亲。他称自己有3至6个月的假期,若是以往,这段时间办理签证足够了,现在却充满未知。他因此在小红书发帖询问回国续签F-1签证的可行性。

在评论区,一位网友提到自己"等待了三个月了还没消息",另一位机械工程专业的同学表示自己被"行政审查"了11周才拿到签证。也有人分享了成功的案例:一位数据分析专业的同学表示,自己提交续签一周后就收到了签证;还有同学续签时只用了两周时间就拿到了五年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