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立冬 老话“就怕立冬是晴天”

2025-11-06 16:20  头条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立冬这天的天气,可是能看出些后面光景的门道。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咱们的老祖宗,经过多少年、多少代的观察和总结,留下了不少关于立冬天气的农谚,话虽简单,里头却藏着不少关于冷暖旱涝的生活智慧。

那关于"立冬天晴",老祖宗都留下了哪些说法呢?

1.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如果立冬这天是晴天,那么整个冬天可能就会以晴天为主,比较干燥;如果立冬这天下雨了,那这个冬天可能就会雨水偏多。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是个重要的参考。他们可以根据这个预兆,提前盘算地里的活儿。古人认为,节气交接的时刻,天地之气处在一个转换的关键节点。这天的天气状况,虽然不一定百分百准确,但体现了古人寻找自然规律的努力。

2.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年高田枉费心。

"壬"指的是古代干支纪日里带"壬"的日子。这句话是说,立冬这天如果正好碰上"壬日",那可是件让人发愁的事,预示着来年高处的田地收成会不好,白费心思。它预示着来年春天可能会比较干旱。因为高处的田本来就难蓄水,一旦春雨不足,庄稼就长不好。所以农民"怕"立冬逢壬,其实是怕来年的春旱。这条谚语更复杂一些,结合了节气和干支历法。它背后是古人一套更宏大的气候推演逻辑,认为立冬逢壬,会影响后续的雨水分布。

3. 立冬无雨一冬晴,没有十月初一灵。

这句话像是在给前面的谚语"打补丁"。它说,用立冬这天的晴雨来预测一冬的晴雨,还不如用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的天气来预测更灵验。你看,咱们的老祖宗自己也明白,预测天气不能只看一条标准,他们会在实践中比较和修正。这说明农谚是经验性的,不是死板的教条。如果立冬和十月初一的天气预告不一样,可能以后者为准更靠谱些。

总而言之啊,这些老话、农谚,是祖先们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生活智慧,是他们用眼睛看,用心记,留给咱们的一份宝贵的"天气参考书"。它不一定全对,但里面包含的关于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永远值得我们品味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