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管制重点针对中重稀土,如钐、钆(中稀土)、铽、镝、镥、钇(重稀土)及钪。目前,中国掌握着全球约70%的稀土开采量和90%的精炼产能,拥有世界上唯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具体表现在,2024年全球稀土矿产量390,000吨,中国产量270,000吨,占比69%;全球储备超90,000,000吨,中国44,000,000吨,占比48%。因此,当我们"收紧阀门",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神经随之紧绷。
2024年全球稀土储量分布及产量占比,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东莞证券研究所
究其原因,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AI芯片、导弹导航、电动车和光刻机等领域。从ASML光刻机的钕铁硼永磁体,到蚀刻机腔体的氧化钇涂层,再到先进制程栅极材料掺杂的镧元素,稀土几乎无处不在。基于此,此次管制让这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环节面临不确定性。
具体表现在,管制公布当天,亚洲稀土现货价格飙升15%,钕、镝等重稀土涨势最猛;AI芯片、电机、传感器等产业的成本预期全面上扬,国际厂商纷纷清点库存;美国、日韩部分半导体企业的稀土储备甚至不足两个月。
由此可见,在战术层面,我们的稀土管控无疑是一场精准打击,逼迫西方重新审视供应链依赖,也展示了中国在高端制造链条上的"隐形控制力",并让我们在全球科技博弈中拥有了新的谈判筹码。
风物长宜放眼量,控制力下当警惕反噬风险
如上述,中国的稀土管制确实是一场"漂亮的短期胜利"。然而,从经济和结构性视角观察,其可能带来的战略风险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是贸易层面的反噬。管制发布两天后,美国即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使总税率达到130%,并威胁将关键软件纳入出口审批清单。这不仅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也可能会直接冲击中国制造业的外需核心。例如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机电、汽车、电子产品出口成本成倍上涨,而稀土相关企业因出口审批受限,产能利用率下降、库存积压等。
实际情况是,在此次新的管控出台之前,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稀土磁铁出口量同比下降18.9%至22,319吨,部分中小型冶炼厂被迫停产或裁员。
而更应引起我们思考的是,从过往的类似管控看,我们的稀土出口管制最终的影响力似乎都相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