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或成第二个乌克兰?现实摆在面前

2025-11-05 17:42  头条

很多人说,俄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北约东扩:乌克兰决定加入北约,这大大威胁到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所以俄罗斯选择开战。

如今,有消息称蒙古国也想效仿乌克兰加入北约,这条消息是否属实呢?

如果蒙古国真的想这么干,又将面临怎样的局面?

一 、北约东扩

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的一部分,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十分密切,堪称兄弟。

不过"亲兄弟,明算账",乌克兰想彻底倒向四方阵营,俄罗斯可不答应。

一方面,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对于俄罗斯来说,就像是一道天然屏障;

另一方面,乌克兰有着极大的工业和农业价值,这也是俄罗斯难以割舍的。

打开地图,我们不难发现,从罗马尼亚到爱沙尼亚,俄罗斯西边已经被北约成员国包围,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对它来说是最后的缓冲空间。

对俄罗斯来,西边缓冲空间越大,俄罗斯核心地带就越安全;

如果缺乏拱卫核心地带的空间,那么俄罗斯就会陷入警惕中,甚至不惜挑起战争。

俄乌战争,或许就是最好的证明。

再者说了,乌克兰虽然已经与俄罗斯"分家"了,但是它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善的工业体系,以及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种出的粮食,都可以为俄罗斯所用。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重视有目共睹,美国自然也看得见,但是美国却屡屡推动北约东扩,甚至不惜得罪俄罗斯,这是怎么回事呢?

北约东扩的理由很简单,这个组织当初之所以成立,就是为了服务冷战时期的对抗的,后来苏联解体,按理说北约就该解散了。

可是借助北约极大拓展了自身霸权的美国,又怎么甘心"自废武功"呢?

于是,美国反复强调,危险还没有解除,以俄罗斯为首的一众国家,仍旧对美国存在巨大威胁。

为了增强说服力,美国通过北约东扩给俄罗斯施加压力。

面对美国施加的重压,俄罗斯曾想过妥协,申请加入北约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美国还拿俄罗斯去当"靶子",自然不会轻易答应。

既然妥协无用,俄罗斯只能强势回应,彰显自身实力,可这只会让局面更恶劣。

因为俄罗斯表现得越有攻击性,欧洲国家就越害怕,北约的存在就显得越重要;

不仅如此,俄罗斯周边小国为了自保纷纷提出要加入北约,寻求庇护,这进一步加快了北约东扩的进程。

针对历史上北约五次东扩,俄罗斯都提出了严厉警告,只不过只停留在口头上。

这次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终于受不了了,决意通过诉诸武力保障自身安全。

虽说战争令我们厌恶,但俄罗斯通过这种方式来自保,我们并不是不能理解。

只不过近来有人说,蒙古国是想走乌克兰的老路,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 、外蒙古与我国的渊源

提到蒙古国,很多人都会想到外蒙古。

其实两者不能直接划等号,156.65万平方公里的蒙古国,加上唐努乌梁海地区,才是完整的外蒙古。

外蒙古与我国有很深渊源,甚至过去就是我国的一部分。

只不过清末俄国离间,当地贵族才解除了清政府人员的武装,将他们送走,并成立了所谓的大蒙古国。

当然,新政府和后来的中华民国政府,都没有承认这件事情。

从法统意义上说,外蒙古还是属于我国的,只不过从实际意义上看,外蒙古当时已被俄国殖民了。

1913年,袁世凯执政的北洋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声明》,允许外蒙古自治。

不过1924年的《中苏协定》中,还是明确规定,中国在外蒙古有完全永久主权。

直到后来蒋介石为了得到苏联支持,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外蒙古才独立了出去。

而事实证明,蒋介石的妥协是没有意义的--

苏联出兵东北没多久,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苏联军队充其量算打扫战场。

因为斯大林并没有完全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款,所以联合国曾承认过《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并支持我们否认外蒙古独立的意见。

随后,外蒙古公民展开公投,投票决定是否独立。

由于当时存在用实名制投票来威胁选民的情况,所以联合国派遣的观察员不承认这次投票。

尽管如此,由于外部势力的干预、蒋氏父子以及所谓"民国政府"的软弱,我们在外蒙古的归属权问题上还是陷入了被动。

犹记得当初顾维钧愤怒说道:

"我至今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对苏联作出不必要的让步,哪怕英国人和美国人,也觉得这是不必要的,并且为当初重庆政府的立场感到失望……"

抛开主权问题不谈,外蒙古本就是"宝藏"。

尤其是现蒙古国区域,不仅拥有80多种矿产,而且黄金、石油以及天然气的储量能列入全球前10位。

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蒙古国更成为了两国间的"减震带",为缓和两国关系、促进两国友谊起到了巨大作用。

也难怪很多人说:

"蒙古国想加入北约,中国和俄罗斯第一个不答应!"

毕竟这不仅意味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横插一脚,让区域形势变得更复杂;

同时意味着"减震带"将变成"摩擦带",对中国和俄罗斯来说都不是好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蒙古国对北约究竟是怎样的态度?目前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三 、蒙古国与北约

当年,美苏冷战的时候,蒙古国是苏联的坚实盟友,同时也是华约组织的成员。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地区又迎来变革,蒙古国才和西方国家有了联系。

在苏联解体仅仅一年后,蒙古国就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行新宪法,走上了多党制的议会民主道路,这也让西方国家对蒙古国更加欣赏。

2005年起,蒙古国逐渐加强了与北约的对话与合作,签订了个别伙伴合作计划,囊括了诸多合作项目。

一时间,蒙古国和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可谓蜜里调油。

要说两者间走的有多近,蒙古国参与北约在阿富汗的维和行动就足以说明一切。

不过,两者间关系好归好,蒙古国加入北约概率还是非常低。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从目前北约成员国名单中能看出来,这个组织主要招收欧洲和北美国家,对于亚洲国家的吸纳意愿,还是比较薄弱的。

再者说了,由于蒙古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地理资源,中国和俄罗斯都不太可能坐视它加入北约。

波黑、格鲁吉亚、瑞典和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都千难万难,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与干涉,就更不用说蒙古国了。

蒙古国就算执意申请,也很难得偿所愿。

当然,更现实的情况是蒙古国没有太强的加入北约的意愿,而且北约也不太想将蒙古国纳入其中。

先说前者,蒙古国地处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大国之间,它的决策关乎中俄安全,它不太可能一意孤行,放弃平衡和中立。

再说后者,北约不想吸纳蒙古国的原因就太多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太远了。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无法从中获得太多好处,反而承担风险,自然不愿意。

况且我们前面也说了,北约之所以能得以"存续",是因为美国有意将俄罗斯扶为靶子,借助俄罗斯来给北约成员国施加压力,尤其是那些欧洲国家。

可是这一点,放到蒙古国身上就说不通了。

因为中国和蒙古国离欧洲太远了,我们对欧洲国家来说没有太大威胁,欧洲国家自然也不愿意为美国做嫁衣。

虽说美国和欧洲国家意识形态相近,它们也长期处于同一阵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愿意看着美国推行霸权,更不用说成为美国的附庸和"小弟"了。

一场俄乌战争,让欧洲经济情况一塌糊涂。

除了物价飞涨、失业率暴增之外,还有大量乌克兰难民涌入欧洲国家,这都是欧洲国家非常抵触的。

反倒是美国,借着北溪管道被轰炸,高价向欧洲出售能源,又狠狠赚了一笔,这让欧洲国家进一步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

说白了,就目前的情况看,蒙古国加入北约既不会获得好处,也很难得到认可,属实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四 、地理优势,实力发展

其实,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蒙古国也是个"烫手山芋"--

它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是打开中国和俄罗斯边境大门的一把"钥匙";可是正因为被中国和俄罗斯包裹,外部势力想要渗透进去也非常困难。

此外,蒙古国的经济、军事实力都不怎么样,如果要跟它打好关系,恐怕要背上沉重的负担,这也是让各国望而却步的原因。

作为亚洲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根据有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蒙古国一年GDP总量大概在150亿美元左右,人均GDP在4000多美元。

按理说,这个人均GDP已经不算很低了,比起孟加拉、印度来说甚至还有富余。

可问题是蒙古的经济模式太单一,主要靠拿资源换外汇。

说白了,蒙古国属于"卖矿赚钱",根本没啥工业基础,国内商品基本靠进口。

这也就意味着商品价格不会太低,很多人入不敷出,吃不饱饭。

光靠卖矿支撑不起国内经济,那么该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对外借钱。

你很难想象,一个GDP只有150亿美元的国家,外债总额能够达到GDP的两倍以上,这完全就是"借钱吃饭",不是长久之计。

经济上一团糟也就算了,蒙古国的军事表现也不行。

根据全球火力数据显示,蒙古国现役军队人数不超过1万,而且兵种单一,根本没有海军。

俗话说得好,"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在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强国之间,蒙古国却只有这个水平,自然称不上是令人满意,也得不到什么国家青睐。

经济实力弱也没太大关系,毕竟蒙古国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光靠挖矿也能在短期内过得比较滋润,工业产品造不出来,直接进口就是了。

可恰恰是这种种情况综合起来,最终限制了蒙古国长远发展。

蒙古国要想真正崛起,就只能脚踏实地,靠自己一步步向前走,加入北约这种事纯属无稽之谈。

我们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时时警醒,从他国的情况中吸取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走得更久、走得更远,也希望大家都能从故事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