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故意伤害案。一名男子以"补充维生素"为名,长期诱骗其女友服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最终导致女友双侧股骨头坏死,构成九级伤残。该案二审由六年六个月改判九年有期徒刑,彰显了司法机关对隐蔽性恶性犯罪的严厉打击。
案件当事人小刘(女)与男友(男)均为2001年出生。自2020年秋季起,男友在厦门的出租屋内,将地塞米松药片谎称为"维生素",要求女友每日服用。初期,女友出现虚胖、腿疼等症状时,男友均以"正常调理反应"为由搪塞,并阻止其就医。在女友丧失行动能力后,男友甚至采取暴力、关禁闭等手段,强迫其继续服药。
2023年底,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该男子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然而,检察机关认为量刑畸轻,遂提出抗诉。为揭开真相,检察官进行了技术性证据审查:通过调取男子的网购记录,发现其长期、反复搜索"地塞米松副作用"、"激素吃了会残疾吗"等关键词;通过聊天记录,锁定其"你吃了就别想离开我"的控制意图;最终,权威医疗鉴定证实,被害人超量服用激素与股骨头坏死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2024年11月,二审法院采纳检察机关意见,认定被告人主观恶意深、犯罪情节恶劣,改判其有期徒刑九年。此案的成功办理,不仅为受害者讨回了公道,更向社会发出强烈警示:任何以"爱"或"为你好"为包装的控制与伤害,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司法机关将运用科技手段,让隐蔽的犯罪无处遁形,坚决守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