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资料图)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中欧关系仍面临诸多挑战。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存在严重分歧,德国、法国等主要成员倾向于务实合作,而一些东欧国家则更倾向于追随美国立场。在技术领域,欧盟仍在推动"去风险化"战略,限制中国参与其关键产业。这种矛盾心态短期内难以消除。此外,美国因素也不容忽视。不过,目前美国正在关税上威胁欧盟。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次会晤折射出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单极霸权时代正在终结,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欧盟虽然仍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但已不愿完全牺牲自身利益来配合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冯德莱恩的"独立宣言"表明,欧盟正在寻求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自主。这种变化对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我们可以与欧盟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深化合作;挑战在于,要妥善处理双方在价值观、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分歧。
冯德莱恩(资料图)
展望未来,中欧关系很可能进入一个"竞合并存"的新阶段。一方面,双方在经贸、气候等领域的合作将继续深化;另一方面,在技术竞争、地缘政治等领域的摩擦也可能增多。关键在于,双方能否建立有效的分歧管控机制,避免让竞争演变为对抗。正如中方指出的,中欧关系未来发展要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
回望中欧建交50年历程,从破冰之旅,到如今的伙伴关系,双方关系虽然历经风雨,但合作始终是主流。在当前世界面临多重危机的背景下,中欧作为两大文明、两大市场、两大力量,完全有能力也有责任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冯德莱恩此次北京之行的态度转变,或许正是这种共识开始形成的体现。而对于美国来说,试图通过施压让盟友选边站的做法,恐怕会越来越行不通了。毕竟,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没有谁愿意永远做别人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