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卡全世界脖子几十年,突然发现除了稀土、核电、重型航天发动机,还有众多领域被卡脖子,显得很抓狂,想要一夜解决问题,但很显然他们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首当其冲的就是稀土。中国握着全球 90% 的稀土加工产能,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矿石,F-35 战斗机每架得用几百公斤,手机芯片、新能源汽车电池都离不了。
2025 年 4 月中方一搞出口管制,美国军工企业立马慌了神,五角大楼清点库存发现,稀土储备只够短期应急,洛克希德・马丁的生产线都快停了。
锂电池材料,美国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电池供应链,大半都靠中国供货,材料一断,特斯拉的工厂只能歇业待产。
科技领域的反噬更狠。美国之前搞了个 "50% 穿透性出口管制规则",只要企业有 50% 中资背景,不管在哪国都不让买美国技术。
结果呢?新加坡一家中资芯片公司被断供后,全球电子产业链跟着抖三抖,美国自己的芯片设备厂商也丢了订单,营收暴跌。这就像挥拳打自己人,疼的还是美国企业。
还有那些被忽略的 "隐形命脉":高端轴承中国占了全球 70% 的精密产能,美国航空发动机少了它转不动;光刻胶这种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日本虽然能产,但中国掌握着核心提纯技术;就连核电领域的主泵密封件,美国现在也得依赖中国的技术授权。
以前总觉得自己手握技术霸权,真到供应链掉链子才明白,美国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卡了无数个小辫子。
被卡得实在难受,美国终于在谈判桌前松了口。2025 年 10 月底的中美会晤,原定两天的议程,不到两天就达成协议,核心原因就是美国扛不住了。
美方的让步清单说得明明白白:先是取消了针对中国的 10%"芬太尼关税",把 24% 的对等关税暂停了一年。
要知道,这关税战打了大半年,美国农民早扛不住了,大豆库存堆成山,巴西趁机抢走了中国市场,中西部农场主的抗议信堆得白宫收发室都放不下。
然后是科技领域的大让步,把那个坑惨全球企业的 "50% 穿透性管制规则" 也暂停了一年,这消息一出来,美股科技股立马涨了一波 -- 毕竟美国芯片厂商早就受不了了,失去中国市场后裁员潮一波接一波。
最有意思的是稀土博弈。中方只是暂停了 10 月出台的稀土新规,美国就赶紧顺坡下驴,连对华海事、造船业的 301 调查都搁置了。
不是美国不想硬扛,是真扛不起:本土芒廷帕斯矿挖出来的稀土,还得运到中国加工,自己建提炼厂不仅环保法规卡脖子,成本还得高两倍,一年时间根本建不起来。特朗普在专机上给自己的谈判打了 12 分,可明眼人都清楚,这哪是胜利,分明是被逼出来的 "战略喘息"。
美国现在是又抓狂又无奈,总想一夜解决被卡脖子的问题,可现实给了他们狠狠一巴掌 -- 几十年的产业空心化,哪是说补就能补上的。
就说稀土吧,美国喊了好几年 "供应链独立",2025 年砸钱让澳大利亚搞 12 亿美元的战略储备,可澳洲只懂挖矿不懂加工,提炼技术还得看中国。就算矿石挖出来,运到中国加工再运回去,一来一回成本涨了三成,美国企业根本吃不消。
半导体领域更尴尬,CHIPS 法案砸了几百亿建晶圆厂,可高端光刻机、光刻胶这些关键环节还是卡脖子,本土产能占全球才 12%,想替代中国供应链纯属做梦。
美国拉着日本、荷兰搞 "半导体联盟",结果日本企业偷偷多源采购,韩国三星转头就扩产本土产能,谁也不想跟着美国赔本赚吆喝。
从卡别人脖子到被别人卡脖子,美国的处境其实是霸权衰落的真实写照。几十年靠金融霸权收割全球,把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看似赚了快钱,实则掏空了产业根基。等到想回头补短板时才发现,关键技术、核心产能早被别人掌握了。
这次谈判提前达成,不过是中美博弈的一个小回合。美国给自己留了一年缓冲期,想攒够力气再反扑,但一年时间根本不够改变产业格局。
中国的稀土加工技术、新能源材料产能,都是几十年积累的硬实力,不是美国靠补贴就能短期超越的。
更重要的是,全球都看清了美国的套路:卡脖子这招既能伤人也能伤己。现在东盟、拉美都在跟中国深化合作,中 - 东盟自贸协定升级后贸易额都快 8000 亿美元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正在把世界推向多极化。
以前总说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现在看,不是逃跑,是霸权的根基正在松动。当卡脖子的手被掰开,当产业霸权的神话破灭,美国才会真正明白:这个世界早不是谁能说了算的时代了,平等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而这场被卡脖子的教训,恐怕只是美国霸权衰落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