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改革形成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
扩大国内需求,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但仅仅依靠短期政策调节,难以形成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必须把短期政策和中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形成释放内需潜力的可持续动力。
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长期以来,我国在生产环节和生产地征收消费税,消费地政府难以从中受益,对促进本地消费动力不足。要加快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定下划地方"的改革举措,激励地方政府推动扩大消费的积极性,改变地方政府"重投资、轻消费"的行为模式。
2.推进价格和工资联动改革。推进医疗、交通运输、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价格改革,通过理顺价格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新增财政赤字拿出一部分用于提高工资水平,确保职工生活不因价格改革而降低,提价增加的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用于对低收入家庭困难补助,确保这部分居民生活不因价格改革而受影响。通过放开和理顺价格,推动价格回升至合理区间,改善市场预期,提振社会信心,有效扩大国内需求。
3.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研究表明,如果农业转移人口按照城市居民消费方式消费,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30%左右,这将释放农业转移人口的巨大消费潜力。要加快落实"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鼓励常住地政府推进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常住地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积极性,释放农业转移人口的巨大消费潜能。
总之,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中成长和发展的。回顾过去,1998年有效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在2010年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效应对新一轮外部冲击,将会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必将稳舵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