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表明中国经济韧性持续增强(3)

2025-08-19 13:54  北京日报客户端

1.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收入是消费之源,要通过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居民收入,通过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立生育和育幼补贴制度,有效释放年轻群体的消费潜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部分过去按惯例用于投资的资金转用于增加公共服务和民生支出,提高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的比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

2.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我国商品消费相对饱和,服务消费潜力巨大。2024年,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46.1%,中心城市比重更高。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对服务消费的品质、质量和消费体验有更高要求,增加多样化差异化服务供给日益迫切。要放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准入限制,通过理顺服务价格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在更多细分领域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多样化差异化的服务消费需求。

3.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消费和投资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通常而言,消费是慢变量,消费增长取决于当期收入和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增长。投资是快变量,通过动员可在短期内实现较快增长。当前,在居民消费偏弱和社会投资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通过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投资,释放新型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潜能。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持续增加与消费结构升级相适配的领域投资,形成扩大投资与创造就业、提高人力资本和提振消费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