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理视察远东,当他来到黑龙江边,看着对岸的中国时,突然下达一个死命令,中俄边境的一项基建工程今年之内必须完成升级,否则一切都来不及了。而这项死命令,正是普京远东战略的重要一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觉得,俄罗斯没有利用好远东这块地。虽说那里环境比较恶劣,但它毕竟有丰富的能源储备,更关键的是还靠近中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可俄罗斯之前好像一直都不太关注。
不过,这几年俄罗斯好像突然意识到远东的价值,制定了不少"向东转"的计划方案。而在这其中,有一项基建工程格外引人注意,那便是卡尼库尔干边境口岸。
前两天,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来到远东视察,在阿穆尔州,他特地前往了卡尼库尔干口岸,望着口岸对面的中国黑河市,他向身边的班子下了个命令,年底之前,这个口岸的升级工程必须要完成。
这个命令可以说来的非常及时,但也可以说来得太晚了。为什么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把目光聚焦于这座口岸,卡尼库尔干口岸与中国隔着一条黑龙江,是中俄首座跨境公路大桥,黑龙江大桥的俄方连接点。
该桥于2022年6月通车,自那以后口岸的货运量便急速增长。据统计,截止到今年7月,跨境车辆已超17万辆,日均货运量增长200%以上。
然而,即便口岸贸易日渐繁荣,但中俄双方都明白,这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率。与中国黑河口岸的现代化设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方一侧口岸仍以"临时方案"运行,基础设施落后,通关效率极其低下。
甚至,俄方的一侧的永久性公路口岸至今都还在修建中,很难不怀疑建筑工人在磨洋工。我觉得,这也正是米舒斯京在视察过后立马下令的原因。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不能失去当前的发展势头。
而之所以说这项命令来得及时,是因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越来越严厉,莫斯科再不寻求后路就彻底来不及了。2019到2024年,俄罗斯与欧洲的贸易额从41%骤降至11%,这种情况下,远东口岸已经成为俄经济的重要替代通道。
米舒斯京的指令表明,俄罗斯希望强化远东物流网络,以匹配中国的高效运输体系,确保能源和货物能更顺畅地进入中国市场。而此举也符合普京政府近年来推动的远东大开发计划,包括黑瞎子岛合作、海参崴港开放等。
当前俄罗斯对华出口产品仍以能源为主,占到总量的七八成,俄罗斯方面非常希望扩大其他领域的合作,比如农业、制造业等。因此,远东的开发就必须提上日程,而卡尼库尔干口岸的建成,将是重要的环节。
可以预见的是,口岸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中俄跨境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双边贸易多元化。不过,未来纵然光明,但也不得不正视眼下的困难。
俄方在远东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审批流程繁琐,频频导致项目拖延,像黑龙江大桥从构想提出,到建成就耗时近30年,造成的损失已经难以用数据衡量。
同时,米舒斯京的这条"死命令"看起来认真,对俄罗斯的官僚系统进行了鞭策,但命令下达后能否如期完成仍存疑,尤其是在资金、技术和执行力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若卡尼库尔干口岸如期建成,将大幅提升中俄边境贸易能力,并可能带动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俄罗斯仍需解决基建短板和贸易结构单一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向东看"战略的长期目标。
毫无疑问,卡尼库尔干口岸的建成,对中俄来说都是重要的里程碑,因此未来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