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还有快手,其也推出了"外卖到家"服务,不过跟以上两个平台一样,其也没有自建配送团队,而是选择由商家自配。
互联网大厂都想要分外卖这个蛋糕,但都铩羽而归,这是因为外卖业务太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做算法、骑手等基础设施,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成熟的算法+庞大的骑手团队,成为美团外卖坚实的基础。美团此前曾公开"预估送达时间"骑手算法,其并不是简单的"最近距离除以最快速度",而是综合考虑了城市特性、配送过程和距离等多种因素,能够为骑手预留了更多的缓冲空间。
此外,外卖业务对即时配送能力要求极高,目前旗下已有超700万的骑手规模,作为参考,京东旗下达达秒送的骑手数量则为130万。
投入的另一面,是低效的挣钱。尽管业内一度流传"美团佣金率高达30%"的消息,但实际佣金率为6%-8%。根据《新京报》报道,北京某猪脚饭店老板透露,其在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店铺都有入驻,自家在美团每单收入比例为77%,饿了么每单收入比例为75%。
真正让大厂们纷纷涉足外卖的,其实是外卖这一"高频需求"所带来的流量。
外卖流量可以反哺变现能力更强的本地生活业务,让酒旅、医药、闪购等本地生活需求相互补充、协同发力,强化美团作为本地生活市场老大的地位,再反向赋能美团的外卖业务,这也是美团"高频带低频"的核心战略。
随着即时零售市场的发展,外卖业务的带来的优势更加明显。这也是京东从去年开始推进外卖业务的原因,以往京东凭借高效物流以及完善售后体系,在日用百货、3C等品类上更有优势,但当其他平台开始触及这一领域,京东必然会作出反击。
京东布局外卖业务,不一定要做到市场头部,只要能够开拓出一定体量,就能提高用户在平台的留存时间,再带动其他场景的消费需求。
03
京东生态补上"关键拼图"
当然,京东在此时布局外卖市场,也有抓住新增长逻辑的考虑。
一是,即时零售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指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
而且,由于即时零售能够较快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产生的需求,对全时段、全场景、全品类产品都有较好覆盖,其所带来的想象空间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