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首次动用无人机袭击也门
以色列又不宣而战,对也门发动空袭,但此次袭击与以往相比有所不同。7月21日,以色列方面消息称,当天以军空袭了荷台达港,目标包括用于港口基础设施修复的工程设备、燃油储罐以及"用于军事活动及袭击以色列目标和附近海域船只的舰船"和胡塞武装使用的基础设施等。
对于以军此次空袭也门,有两处细节值得关注。其一,以军此次行动旨在削弱胡塞武装重建能力。据称,以军在行动中摧毁了用于修复荷台达港基础设施的工程工具、储存燃料和油罐车等。今年以来,以军已经5次空袭也门,但每次空袭后胡塞武装都能迅速重建设施,并快速组织反击。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胡塞武装已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二是以军对胡塞武装的打击尚未形成高压态势。
以色列与也门相距上千公里,以军难以对胡塞武装实现常态化打击实属正常,毕竟每次行动都需要空中加油机提供支持,面对如此高的行动成本,也就只能间隔着来。不过,如今以色列似乎找到了解决之法。由此可以引申出第二处细节,以军在此次行动中首次使用无人机发动袭击。
以军一向惯用如F-35战机空袭也门,但如今改变了打法,改用无人机来执行空袭任务。这种打击方式有利也有弊,利在于降低资源投入的同时也降低风险,弊在于打击规模有限。这里所说的风险指的是战损。此前美国《纽约时报》曾披露胡塞武装险些击落美军F-35战机一事。面对来袭的胡塞武装地对空导弹,这架F-35战机被迫采取规避动作躲避导弹。
这说明胡塞武装的防空系统虽然简陋,但机动性非常强,能对空中目标构成实质性威胁。虽说无人机无法像战机那般能对目标造成大范围毁伤,但凭借其强大的机动性以及低成本的优势,能对特定目标进行持续性打击。可见,无人机能够解决以色列无法对胡塞武装构筑常态化打击的难题。放眼全球,以色列无人机技术水平非常高,仅次于中美,位列第三。
此外,以色列无人机装备种类也丰富,涵盖侦察、监视、攻击和电子战等多个领域,比如"苍鹭"无人机,续航超过30小时,是以空军主力高空长航时的"王牌"无人机;还有续航36小时的"赫尔墨斯"900无人机以及可自主攻击雷达或高价值目标的"哈洛普"攻击型无人机。
胡塞武装报复打击以军F-35基地
如往常一样,胡塞武装再次展现其强大的韧性。以军空袭荷台达港不到24小时,胡塞武装以牙还牙,袭击了以色列机场等目标。7月21日晚间,胡塞武装发表声明称,其通过5架无人机对以色列的本-古里安机场、拉蒙机场(拉蒙空军基地--F-35基地)、特拉维夫一处军事目标、埃拉特、阿什杜德发动了袭击。
胡塞武装的袭击虽然没有对以色列造成巨大人员伤亡,但却持续给当地社会带来巨大压力,比如因胡塞武装持续封锁,以色列红海唯一港口面临全面关闭。7月16日,以色列港口局宣布埃特拉港因陷入债务危机将于7月20日停止所有运营。据悉,该港口主要经营汽车进口,以色列约50%的汽车在此卸载,同时港口区内还设有原油输送和钾肥出口线路。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6月份,以政府就已经给埃特拉港拨款了约400万美元的援助,以帮助偿还港口债务,但"窟窿"实在太大,这些资金仍不足以偿还债务,而后港口索性拒交税款,引发以政府强烈不满。这一事件凸显胡塞武装的袭击给以色列带来了严峻安全风险,运输业因安全威胁正在遭受严重的收入损失。
其实以色列完全可以不费一枪一弹解决胡塞武装的威胁。说到底,以色列与胡塞武装的冲突根源在于加沙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加沙此前就曾经历过一次短暂的停火,而期间胡塞武装也信守承诺停止袭击以色列。这说明胡塞武装对以军事行动取决于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换言之,只要以色列一日不平息加沙战火,胡塞武装就不可能停止袭以。
目前,以色列与哈马斯正在就加沙停火协议进行谈判,但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主要因为以色列仍采取边打边谈的方式,以增强自身谈判地位。这不,7月21日,以军地面部队首次在加沙地带中部代尔拜拉赫展开地面行动。面对以军高压进攻态势,哈马斯很难继续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