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剩6天了,特朗普公开喊话想要来中国,要带上一位"神秘大咖",中方收下亲笔信!
据报道,倒计时的钟声已经敲到第六天,镜头焦点落在北京,背景音乐却来自华盛顿与首尔的同频互动。白宫里,特朗普对着记者抛出一句"我们也许一起去中国"的轻巧话头,韩国总统李在明当场接话,"我愿意一起去"。嘴上挂着"节能环保、保护臭氧层"的段子,台下摆着"同机入京"的政治拼图。
就在同一时间轴上,首尔派出以朴炳锡为团长的总统特使团抵达北京,递上李在明的亲笔信;王毅外长选择在中韩建交33周年之际接见,给出"处于改善发展的重要时期"的定性。表面看是一段轻松插曲与一封郑重书信的并置,深一层是两条线叠加的剧目:一条是特朗普式交易思维的对外投射,另一条是李在明式"务实外交"的腾挪空间。
此前,特朗普在被问及访华安排时,他直接抛出"也许我们会一起去"的邀请,点名"共乘一架飞机",现场记者追问后,李在明明确回应"我愿意一起去",特朗普顺势补了一句"我可以申请特别许可"。与此同时,韩国方面自8月24日起启动为期4天的特使访华行程,团长朴炳锡在登机前与抵京后都强调"增进互信、拓展合作新空间"的定位,明确要转交李在明亲笔信。
外交部官网信息显示,王毅外长会见朴炳锡时强调中韩建交33周年这一节点意义,重申中方始终重视中韩关系;韩方表态将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回正轨。韩国主流媒体的解读相当一致:李在明走的是务实路线,一边赴美进行首脑会谈,一边派特使向中方递信,意在"不会忽视对华关系"。
这两段"新闻面"的拼图,合在一起是一个清晰的图案:特朗普在对内与对外同时释放信号。对内,他要塑造一个"能把盟友装上飞机、一同投射压力"的强势领袖形象,这套戏码他并不陌生;对外,他要营造"美韩同机赴华"的态势,把中方谈判想象空间拉入"面临双向挤压"的框架。句子里放了环保的幽默,动作里藏着筹码的算盘。李在明没有拒绝,这并不等于他已经把椅子搬上"空军一号",更像是一句外交语言上的"顺势承接",为自己留出与两边对话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