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意味着不再炎热吗?

2025-08-23 14:09  头条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今天日历已翻到了农历七月初一,8月23日,星期六,出伏第五天,今天将迎来下一个廿四节气-处暑节气,处暑,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名第十四位,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按字面意思是"暑气至此而止",也就是说到了处暑节气,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将到了尾声。它是秋季天气由热转凉的转折点。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度。《历书》曰:"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在元代吴澄所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处暑的解说为:"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其意是说"处"即终止,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即将结束。也就是说进入处暑意味着"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可见处暑一过,秋意渐浓,天气会逐渐凉爽起来。

不过,暑热消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不是暑气下降马上就凉爽。《清嘉录》的作者顾铁卿:"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其意思是说,处暑后天气还要热一段时间,大约十八天的流汗高温天气日,也就是说处暑后还会出现"秋老虎"现象。处暑后天气还会热一阵子。

再到今年处暑节气不一般,恰逢农历七月初一,2025年处暑节气在公历8月23日交节,这天又恰好正逢农历七月初一日。那么今天如果出现下雨天气?好不好?有啥说法?有何看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农时谚语怎么说。

"七月初一落一沟,毛毛细雨滴到秋。"

这句老话按字面意思可引申理解为:如果七月初一日这一天,天下大雨的话,那预示随后的天气会阴雨连绵,下个不停,梅雨成灾,整日见不到阳光,而且这种阴雨天持续的时间长,一直要持续到立秋节气才会停歇,这将对秋后即将进入成熟期的农作物非常不利 ,轻者造成农作物减产欠收,重者会因持续的阴雨天溃烂在地里造成无法收获的后果。

其中,前一句"七月初一落一沟 "其中的"七月初一"是农历七月初一,"落一沟"是指出现了下大雨天气。后一句"毛毛细雨滴到秋"是指下雨频繁,持续的时间长的意思。

人常说"六月连阴吃饱饭,七月连阴把谷烂",″七月最怕雨连天,秋老虎在也枉然",其意都是说农历七月如果出现连续的阴雨天的话,即使秋后出现高温天气,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出现"秋老虎″,因农作物没有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也无济于事,最终还是致使农作物减产没有收成。

综述:由上面的农谚可知,如果农历七月初一出现下雨天气的话,那预示随后会出现下雨频繁,雨水偏多的天气,庄稼因持续的阴雨天而减产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