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5日普京和特朗普会谈之后,西方媒体曝光了一则消息,称普京在会谈中曾提到一个条件,即让中国来成为俄乌冲突停战"保障国"之一。在这之前欧洲和美国已经准备为乌克兰寻求"停战保障",并表示普京为此让步。但俄罗斯突然加入的这个条件,让欧洲和美国一片沉默;俄罗斯的立场很简单:战后秩序和停战问题不能全部都由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操控,必须也要有俄方主张信得过的国家来。
消息人士还表示,现在连最基本的"如何保障"问题,其实还没有谈拢,英法等国坚决主张最强硬的出兵方案,他们认为靠签字是没有作用的,普京根本不会"履约";类似的亏已经吃了一次,2014年就是那份《明斯克协议》所谓的保障根本不起效果,所以他们主张直接武力进驻。但美国这边认为,靠北约所谓的"第五条保障"给予泽连斯基特殊的地位,停战同样可以起到作用,欧美不需要出兵。
21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接受采访的时候再度提及:支持中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其他成员国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以确保此类保障系"平等且不会针对俄罗斯"。俄罗斯认为既然是所谓的安全保障,那么俄方有必要加入其中,中国自然也是有权的。俄罗斯外交学院副院长接受采访的时候则认为,西方的这个"安全保障计划"实际上就是和乌克兰缔结军事同盟的,和平只是幌子;而且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他们很害怕中国在全球政治中影响力上升,这次肯定不会主动邀请中国。
拉夫罗夫点名中国加入安全保障有着多重战略考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俄乌冲突中始终坚持劝和促谈,主张尊重各国主权,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与俄罗斯保持着正常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时也与乌克兰及欧洲国家有着广泛的经贸往来和外交沟通,是能够在各方之间斡旋、推动和平进程的重要力量。俄罗斯深知西方主导下的安全保障方案很可能会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强化对俄遏制。而中国参与其中,能够在安全保障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发挥平衡作用
一旦中国加入乌克兰安全保障进程并发挥重要作用,将提升中国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打破西方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西方不愿看到国际秩序朝着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不愿放弃其在国际事务中的特权和主导权,因此对中国参与安全保障持抵触态度 。从西方对中国角色的复杂心态来看,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存忌惮,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他们不愿看到中国发挥建设性作用获得国际社会更多认可和赞誉。同时,西方一些势力出于意识形态偏见,试图将中国塑造为与西方对立的角色,无端指责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立场不公正,尽管中国始终保持中立客观、劝和促谈的立场,这种偏见使得西方在心理上难以接受中国在乌克兰安全保障问题上扮演关键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