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这两点原因的存在,北宋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其实并不容易,而这想必也是宋太祖赵匡胤最终选择"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统一顺序的原因所在。
宋太祖设立"封桩库",其实更多是为战争做准备
宋太祖赵匡胤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曾将各割据势力所藏的金银财务全部收缴至京师,设置府库储存,称之为"封桩库"。同时,赵匡胤还将每年的结余也存入此库,那么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是为了花钱赎回燕云十六州吗?
关于宋太祖意图花钱赎买的说法,源自于"太祖别置封桩库,尝密谓近臣曰:'军旅饥谨,当预为之备,不可临事厚敛于民;石晋苟利于己,割幽燕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使斯库所积满三五十万,即谴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值。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这段记载。
然而,很多人只注意到了"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值"这句话,却忽视了"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这句。因此,赵匡胤设立"封桩库"的确有赎买燕云十六州的意图,但并非代表他畏惧辽国的军事实力,相反对于武力收取也是下了相当决心的。
我认为,赵匡胤设置"封桩库"或许还有迷惑辽国的作用。正是由于上文提到的两个原因,赵匡胤知道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不容易,再加上宋朝刚刚统一天下,贸然与辽国起冲突并不明智,这种情况下,他自然没法明说"封桩库"就是为了打仗准备的,那还不得引起辽国方面的警惕啊!
因此,如果能够用金钱赎买回土地,自然是上策,然而只要辽国那边不是昏君当政,又怎么会为了钱财而出卖土地,我想这一点赵匡胤也是很清楚的。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认为赵匡胤设"封桩库"更多是为了战争在做准备,毕竟对于两个实力相差不大的国家来说,一旦直接开战,必然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战争,而旷日持久的战争所需要的钱粮,那可不是个小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