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的摊位前,一位大姐犹豫着拿起一块猪肝,嘴里嘀咕着"胆固醇高,不能吃",最后还是放了回去。这种场景并不少见,很多人对某些食物有"贴标签"的习惯,认为它们是"健康杀手",必须敬而远之。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在门诊里,我常常听到病人抱怨,"医生,我这辈子最听话了,油也不沾、糖也不碰,怎么血脂还高?"这背后的误区,值得我们认真聊一聊。
"不健康"的食物真的不健康吗?其实很多都被冤枉了。
拿猪肝来说,不少人一听"动物内脏"就立马联想到"胆固醇炸弹"。但真相是,猪肝确实胆固醇高,但它同时富含维生素A、铁、锌等人体急需的营养元素,对于缺铁性贫血、视力下降等人群来说,是非常好的补充来源。
关键在于量的控制。每周一次,每次不超过100克,并不会对血脂造成显著影响。相反,长期忌口反而可能导致营养失衡。
曾有位60多岁的阿姨,严格执行"胆固醇清洁饮食"十多年,结果出现了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皮肤干燥脱屑、夜盲,最后还是靠补充肝脏类食物才得以缓解。
胆固醇升高的真正"罪魁",并不是食物中的胆固醇,而是反式脂肪和精制碳水。这是《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年一项研究中明确指出的观点。
再说鸡蛋。很多老年人对鸡蛋是又爱又怕--怕胆固醇高,又舍不得不吃。其实鸡蛋中的卵磷脂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而且摄入量和血脂升高之间并没有直接线性关系。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吃1~2个鸡蛋是完全安全的。门诊中,我经常鼓励血脂控制良好的患者恢复鸡蛋摄入,不少人反映精力变好了,头晕眼花的症状也缓解了。
"甜食不能吃"几乎是糖尿病患者的一条铁律,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真理。关键在于"甜"的来源和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