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谋出路的他竟然开始经商,没想到 还挺挣钱的,但读书人大都志在当官,这一点和电视剧的情节也有些出入,历史中的姚启圣做梦都想跟着朝廷干。
当康熙下令发起澎湖之战时,朝廷已经没钱了,因为平三藩后国库已经亏空,姚启圣要自筹资金,为了振奋士气,他曾多次拿出自己的积蓄,家里值钱的锅碗瓢盆也不放过,妻妾的金银首饰还要捐作军费,基层官兵见了莫不感动落泪,从康熙十四年到二十二年,共筹集白银四十多万两。
作为收复台湾的总指挥,姚启圣可谓是呕心沥血,那时郑经在世时 除了长期占据台湾岛,还控制了漳州等东南沿海地区,他勾结三藩作乱,派都督刘国轩攻打清军并直逼泉州,没想到善于水陆之战的刘国轩,被姚启圣一举击溃,逼的他收缩兵力 再也不敢轻举妄动,这就为打台湾奠定了基础。
姚启圣
姚启圣为何受到康熙的厌恶?
对于姚启圣来说,打仗远比政治斗争来得简单,就在攻打台湾之前,
施琅
为了争夺军事权,曾上疏表示自己要负责前线打仗,其实按照级别来讲,他是受姚启圣调遣的,但康熙怕延误时机,同意施琅专征,也就是他可以拥有决策权,尽管姚启圣心中不满,但是考虑大局,依然兢兢业业提供好后勤服务。
在攻打台湾不久后,
施琅
又打了小报告,说姚启圣把国家大事当儿戏,救援不及时 差点导致行动失败,还专门派人面见康熙说他坏话,
姚启圣也曾上疏解释原因,但因为他为人直爽 之前就得罪不少人,所以朝中大臣大都替施琅说话,所谓众口铄金,康熙慢慢也对其开始反感。
等到攻克台湾不久,施琅直接越过姚启圣将捷报呈送京城,比姚启圣的消息还早到两天,龙心大悦的康熙封了施琅为靖海候,想当年如果没有姚启圣的举荐,从台湾归降的他还在京城做女工补贴家用呢,本来应来是一等功的姚启圣,就这样被抢去了功劳,想想实在郁闷。
他不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之人,就大骂施琅是小人,又因受到其他大臣的排挤,忍不住发了一些牢骚,所谓祸从口出,这话传出去还了得,
左都御史徐元文就弹劾他不干实事,文人怼人不带脏字,只需洋洋洒洒一篇文章,就让姚启圣的形象就在康熙心中轰然崩塌。
后来姚启圣写了七篇奏章,提出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建议,比如放开六省海禁、裁撤冗官,退还民房等,这次康熙可逮到机会了,他开始借题发挥,说这些建议虚头巴脑不切实际,然后又开始翻旧账,说他不该推荐施琅,还说他过去捐钱是沽名钓誉之举等等,最后让他闭嘴。
姚启圣和施琅
康熙为何没杀死姚启圣?
其实以康熙的权威,杀了姚启圣也不过,反正台湾也收复了,所谓兔死狗烹大抵如此,但是康熙却没有这么做,那康熙到底在想什么,
因为姚启圣代表了大多数的汉族文人们,康熙爱的是他的才 恨的是他的狂,但为了笼络这些文人,表明自己是仁君
。康熙还是给了他还算体面的结局,那就是回家养老去了。
康熙
前面我们曾讲到,中庸之道可保命,这里不得不再次感叹,有能力有功劳如姚启圣者,虽然受到康熙的厌恶,他的下场和其他历史人物相比,竟然还不是最坏的,真是有点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