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当黄金价格站上4000美元大关,机构资金自然开始寻找价值洼地,白银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全球央行连续多年的净购金趋势,为整个贵金属板块创造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全球货币宽松周期叠加海外风险事件频发,避险资金产生了溢出效应,白银市场正吸引更多避险资金与战略性资金关注。
另一方面,白银与黄金同属传统避险资产,但在全球央行购金潮中一直处于黄金的"影子"中。随着金价持续攀升至历史高位,金银比价逐渐拉大,白银的估值洼地效应日益凸显。复盘历史,金银比(一盎司黄金与一盎司白银价格之间的比率)大部分时候在40至80之间波动。今年4月,金银比价再次历史性超过100。也正是从那时开始,黄金与白银的涨幅差值开始收敛,直至白银开启大涨。当前来看,金银比仍在85左右,显著高于近50年与20年的历史均值(分别为63和70),也就是说相对于黄金,当前白银价格仍具备一定的比价修复空间。
此外,虽同属于贵金属家族的一员,受益于降息预期与避险情绪,但白银的工业属性相较黄金更为突出。由于白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AI、半导体和5G等新兴产业对白银的需求正呈现爆发式增长。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工业用银占白银总消费比例近六成。2019-2024年间,白银市场需求持续扩容,全球白银需求量总计增长6677吨。其中,工业白银需求有效贡献白银消费的增长弹性,全球工业用银同期增长了5829吨,占白银需求总增长量比例达87.3%。
一边是需求持续增长,另一边是近年来白银库存一直在稳步减少,2021年年中以来,伦敦的白银库存下降了三分之一,世界白银协会更预测,2025年全球白银供需缺口将创历史纪录。
总得来说,此轮白银爆发是其金融属性带来的估值修复、工业需求强劲与市场情绪共振多重力量共同作用。在此情形之下,白银的价格波动便可能会比黄金更为剧烈,这也是"白银更具弹性"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