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细节印证了这一转变:
首先,过去1个月,DeepSeek席卷全球之后,AI的行业热度空前,且Qwen在DS的技术报告中、各项榜单中以及社区开发者讨论中的亮眼程度都不降反升,再加上阿里巴巴和苹果的中国区AI合作公布,让阿里AI直接搭上了成为数亿用户规模消费级应用的快车,拿下了关键且稳定的硬件端口......一系列事件都在为阿里AI的崛起作下铺垫。
其次,在长达一小时的财报电话会提问环节,分析师的问题清单几乎完全从"GMV"转向"AGI",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少见地大段大段地表达AI战略计划和集团的坚定,一个问题回答超过10分钟。
最后,基于财报会中提到的未来阿里资本支出环比增长80%、单季度达到300亿元的消息,直接让市场讨论焦点转向了AI产业链投资机会,基本面数据反而成了配角。
回过头来,仔细看这份财报增长的基础,其实跟AI并不是太相关,甚至动力都不够坚实:电商收入的提升不少来自于基础软件服务费率,云业务的增长源于过去长久的高额投入并占比仍然不高。
但如今,没有人在意这些,AI的火焰已经完全点燃了阿里,以及所有人。
全线增长,阿里不焦虑
电商始终是阿里的基本盘。过去一年,市场对阿里电商业务的关注焦点从"能否止住下滑"转向"增长拐点在哪里"。这份财报给出了新的答案。
据财报显示,淘天集团营收增速达到5%,是连续五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的核心收入"客户管理收入"是商家基于经营进行广告投放的收入,直接代表着平台对于商家的吸引力。此次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9%,为连续五个季度最高,至1007.90亿元。
据解释,这一增长主要由线上GMV提升和Take rate改善推动,其中Take rate的提升得益于基础软件服务费的全季度影响,以及"全站推广"渗透率的显著提升。该季度,淘宝正式开始向平台卖家对交易状态为"交易成功"(即买家完成确认收货)的订单,按"成交额x0.6%"收取基础软件服务费,这是一个较为轻松的增收手段,由此带来客户管理费用的高速增长并不奇怪。
总体来说,去年年底三个月的电商业务的财务指标更多的是稳定,更值得关注的是阿里电商板块正在经历的根本性转变。
据晚点Latepost报道,2月2日(大年初五)的一场高管会议中,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明确定调:2025年淘宝天猫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扶持优质品牌和商家实现增长,并任命天猫事业部总裁刘博(花名:家洛)为第一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