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印度控克什米尔地区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出事别找借口

2025-04-24 14:04  头条

4月22日,一起震惊南亚的恐袭事件在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镇爆发。据《印度快报》《今日印度》等主流媒体报道,多名武装分子在该镇著名旅游地巴伊萨兰草甸向游客近距离扫射,导致至少26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死者多为前往当地春季徒步和露营的印度国内游客。枪手作案后迅速逃离现场,目前尚无组织宣称负责,印方军警封锁区域并启动全面搜捕。然而,这起针对平民的血腥屠杀,不仅将克什米尔地区脆弱的"和平"幻象击得粉碎,更让莫迪政府在大选前夕被迫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民族主义叙事构建的"克区安宁",从一开始就是个精心包装的泡影。

在过去五年中,莫迪政府大张旗鼓地宣称克什米尔"已经回归正常秩序"。自2019年强行废除宪法第370条、剥夺该地区自治权以来,印度中央政府持续强化军事部署,实施信息管控,驱逐国际观察组织,试图通过舆论主导和军力高压建构"稳定表象"。包括帕哈尔加姆在内的多个景区更被包装成旅游"复兴典范",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18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然而,本次事件再次警示世人,克什米尔从未真正平静。表面上的繁荣背后,是被压制的民意、被剥夺的身份、以及被回避的政治现实。

据当地警署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枪手在袭击前并未释放任何警告,而是直接在游客休息点开火射击,目标明显指向平民游客。这种作案模式呈现出近年来克什米尔激进势力转向"城市恐怖主义"的典型特征--不再依赖山区游击战,而是借助信息空白和安保漏洞制造最大程度的心理恐慌。尽管印度政府迅速出面表态谴责并承诺"追凶到底",但连日来的反复封锁和情报失败,令外界对印度情报系统及军警协调能力的信任急剧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