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游爆火,深圳凭什么争第一?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665965_
"入境旅游第一站",突然间就成了城市争夺的新"名片"。
上海"前脚"在旅游发展大会上刚提出,要打造"中国入境游第一站"、建设全球著名旅游城市,深圳迅速跟上,在"全市加快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打造"周末节假日畅游地""出国旅游替代首选地"和"入境旅游第一站"。
当地媒体形容此次会议为"关乎深圳文旅产业未来十年命运的高规格会议",含金量可想而知。
城市的积极不难理解。我国单方面免签国家名单不断拉长,China Travel火"出圈",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92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2%。
各城市自然期望接下这一轮"泼天流量"。但论及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上海高居第一似乎毋庸置疑,这一次,深圳为何能向"第一站"发起冲击?
当地媒体不断引用的一组数据是:去年,深圳迎接外国人入境276万人次,同比翻一番,首次超过广州、北京,跃居全国城市第二;此外,2024年深圳入境游客增长56.9%,国际旅游收入增长93.2%,两项指标更均居全国第一。不知不觉间,深圳已经追到上海身后。
对于深圳而言,新的机会还在出现。当"中国购"变成一种新的潮流,深圳独具优势的科技产品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吸引物"。就像当年在国外淘奢侈品的中国消费者,有意发展科技旅游的深圳,能否也成为外国游客"进货"的首选地?
另一种"扫货"
几天前,回到美国的"甲亢哥"在直播中聊起此次中国行,对深圳的科技感印象深刻。他所说的科技感,或许来自乘坐比亚迪仰望8水中行驶、试驾亿航eVTOL,又或许源于观看无人机表演、与众擎机器人斗舞。
如果说这些场面稍显不够日常,那么,整场直播中最"游客"的一幕,则是他一口气下单三部华为"三折叠"手机。直到回美国后的开箱直播中,他还忍不住自称是全美首个华为MateXT用户,颇有"种草博主"的架势。
图片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被深圳科技产品种草的不止他一个。打开社交媒体,一股外国人到深圳"扫货"的潮流正在隐现,他们主要瞄准电子产品和配件,"最强打卡地"莫过于老"网红"华强北。
有人发现,就在前几天第137届广交会举办期间,华强北多了不少外国人。原本前往广州的外国人"溢出"到深圳,在找商机的闲暇时间也不忘找"乐子",到华强北"买买买"就成了一项必打卡行程。
根据"文旅深圳"微信公众号撰文,华强北已经成为深圳外国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每天有超过7000名外国游客和采购商在此聚集。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72915
传统"爆单"手机和手机配件自然不在话下,他们也不疲于发掘更多新潮电子产品。在媒体采访中,有来自奥地利的买家驻足于AI眼镜柜台前,惊讶于仅需国内1/4的价格就能买到功能类似的产品;社交媒体上,也有人分享外国同事的"扫货"经历,筋膜枪、智能耳机都被他们收入囊中。
增长的需求还带动了新的供给。
这边厢,外国人"扫货"攻略多了起来,跨国比价也成了外国网红的"流量密码";那边厢,华强北也出现不少外国人"红马甲",专门为外国人提供引导和翻译服务。甚至有博主感叹,比起"养刁"国内消费者的拼多多等网购平台,华强北似乎正在努力变得更适合外国人消费。
经历过辉煌和落寞的华强北,为何能以这种走出国门的方式"翻红"?答案或许藏在最新的"中国购"潮流中。
就在不久前,"中国网购攻略"在境外社交媒体走红。不仅敦煌网、淘宝等电商平台登上外国app下载榜单前列,国内买出国卖的"反向代购"也开始成为热潮。究其原因,中国制造物美价廉,且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即便算上机票,价格仍然更有竞争力。
深圳制造恰好能满足全球消费者这一海淘需求。有人甚至总结,深圳华强北和义乌小商品市场、杭州四季青或成此轮"中国购"的最大赢家。
第三次机会
对于近年来拼命追逐文旅的深圳而言,这或许是与深圳特质适配度最高的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