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一纸禁令震动全球产业链--要求韩国企业停止向美国军工企业转售含中国稀土的零部件,违者将面临制裁。这场看似突然的"稀土狙击战",实则是中美科技博弈的必然升级,而韩国正成为这场战略较量的关键战场。
韩国为表忠心,向美国出口中国管制稀土,韩国93%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却将其中37%加工后转售美国军工企业。每架F-35战机含价值2.8万美元中国稀土,洛克希德·马丁15%的精密部件源自韩国代工。中国通过溯源,精准锁定韩国企业"左手进口、右手转售"的灰色操作,迫使韩国企业暂停向美国运送关键部件。
美国军工遭遇"稀土窒息"禁令直接冲击美国六代机研发:F-47雷达系统所需的钆、镝等元素被列入管制清单,雷神公司导弹导引头库存仅够维持63天。尽管美国在澳大利亚投资3亿美元建设稀土加工厂,但其分离成本高达中国的4.8倍,且90%矿石仍需返运中国提纯。五角大楼承认,重启本土生产线至少需3年,而当前军工库存普遍不足3个月。
中国技术霸权重塑规则,中国掌控全球70%稀土开采量、90%精炼技术和83%核心专利。韩国浦项制铁虽获美欧订单,但其永磁体生产仍依赖中国设备。当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施压时,中国以"稀土长城"计划反制,将出口管制与数字监控结合,令西方重建稀土供应链的尝试举步维艰。
韩国的抉择,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面临两难:若遵守禁令,将损失120亿美元对美军工订单;若继续走私,可能失去中国半导体材料供应。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数据显示,79.4%的半导体用稀土来自中国,现代起亚23%的电动车电机稀土依赖中国出口。
历史总在重演。2010年中国对日稀土禁运曾导致丰田生产线瘫痪,如今同样的剧本在美韩间上演。这场博弈揭示21世纪资源战争的新法则:供应链即战略武器。当中国将稀土从商品升维为战略武器,全球科技秩序正迎来深刻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