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已控制不住局面,美国各州频繁派人访华,甩开白宫联系中国,各种向中方说好话。
最近,美国的分裂式对华互动,将美国的内部分歧,又一次明晃晃的展露在人们面前。
11月9日,据参考消息报道,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等各州代表近期集体访华,参加进博会在内的各种活动,希望借此维护关系,保障就业。
这件事很有意思,一边是特朗普政府还在嘴硬搞对华强硬姿态,一会儿制裁企业,一会儿喊着脱钩。另一边,美国各州的官员却像赶场一样往中国跑,带着企业代表参加博览会,谈合作,对着中国直言"要稳固经贸关系"。
这就是在打特朗普的脸,明确告诉美国人"特朗普的对华政策错了"。
这种白宫唱黑脸,各州唱红脸的场面,不是偶然,而是美国内部矛盾发展到极点的必然结果。
今年以来,自从特朗普重返白宫,对华政策就变得反复无常,今天说要谈判,明天就加征关税,后天在峰会上谈好,转头又调查中国企业。
特朗普朝令夕改的特性,让美国企业和各州政府无所适从,不知道未来应该怎么制定发展战略。如果和中国谈合作,万一特朗普不高兴,下令制裁,合作就泡汤了。但如果不合作,中国这么好的市场又会白白浪费。他们希望有一个稳定政策,最好和中国搞好关系,可特朗普不管这些,一门心思搞强硬,觉得这样能"让美国再次伟大"。

(2025年11月8日,美国俄勒冈州代表访华,走进广西人民会堂参观)
特朗普胡搞乱搞的结果是,美国自己的各州先扛不住了,想要提前走位,这就是这次各州集体来中国示好的原因。
各州这么做是有自己的考量的,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在经济上有很大自主权,更大的自主权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对这些州来说,经济好不好、老百姓有没有工作,比白宫的政治口号重要多了。
特朗普想要对华强硬,不巧的是,中国恰恰是很多美国州的饭碗来源。华盛顿州的波音飞机、农产品,大部分都靠出口到中国。俄勒冈州的很多商品,也得靠中国市场消化,中国是他们第二大出口市场。特朗普搞的政策,让这些州的产品在中国卖不出去,工厂开不了工,工人失业,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2025年4月19日,人们聚集在白宫围栏前,抗议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
更让各州受不了的是,白宫的政策不仅没带来好处,还在抢各州的自主权。特朗普想让各州跟着他的政治步调走,可问题是,各州的实际利益和特朗普自己的政治目标对不上。特朗普要搞政治博弈,结果是拿各个地方的经济与民众饭碗当赌注,州长们肯定不干。
所以,各州绕开白宫访华,这就是被逼出来的求生之路。他们心里明白,中国市场太大了,而且中国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稳定的政策和高素质的工人,离开中国,美国企业根本玩不转。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眼下的贸易分歧是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美国最终会被一个个现实问题逼着,同中国重新合作。各州代表扎堆访华,就是要提前走位,现在不跟中国搞好关系,让别人抢了先,等贸易复苏了再去,最好的机会就让别人占了。
这其实就美国内部,务实主义和政治正确的较量,而最终赢的,肯定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就是务实思维。
特朗普政府把对华关系政治化,搞单边主义,看似强硬,实则违背了人心。中国需要美国的农产品,美国需要中国的制造业产能,这种互补不是谁想拆就能拆开的,特朗普想靠脱钩遏制中国,结果不但让自己颜面扫地,支持度下降,还逼得各州跟他对着干,得不偿失。

(美国豆农对特朗普丧失信心)
未来,这种"白宫强硬、各州务实"的局面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特朗普出于政治考量,不会轻易放弃对华强硬姿态,还会硬撑下去,但各州为了自身利益,会继续主动跟中国搞好关系。
这种现象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最终肯定会有更多州加入访华队伍,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而这股潮流,会慢慢倒逼美国联邦政府改变对华政策,到了那个时候,美国重新坐上谈判桌,条件恐怕不会有现在谈这么便宜了。
本质上讲,这种各州和联邦政府的各唱各调,就反映了美国在上层强势外表下,下层其实已经快绷不住了,特朗普本人也被迫妥协的日子,怕是就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