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38天后"体面认输",改口称可以不再接管安世半导体,只要中方满足一个条件?中方有言在先
据看看新闻报道,11月7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的报道,让持续一个多月的"安世风波"出现戏剧性转折。荷兰政府放出风声,只要中方确保芯片供应在未来几天内恢复并得到核实,最早下周就会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程序。这番表态距离9月30日荷兰突然动用尘封73年的《物资供应法》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刚好过去38天。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前一天还在暗示安世(中国)产品因缺乏"监管"质量存疑,转头就换了温和语调,称相信来自中国的芯片将很快重新供应至全球客户手中。这种180度的态度转变,与其说是"建设性对话"的成果,不如说是现实压力下的无奈妥协。毕竟荷兰接管的只是安世半导体的总部空壳,真正的产能命脉牢牢握在中方手中。

安世半导体80%的封装测试产能集中在东莞工厂,这座全球规模最大的小信号组件工厂年产量超过500亿件,支撑着全球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关键产业的供应链。荷兰抢走的德国汉堡和英国晶圆厂产出的半成品,必须送到中国完成封装测试才能成为合格产品。没有中国的这道关键工序,荷兰手里的晶圆就是毫无价值的工业废料。
更让荷兰始料未及的是中方的反制速度与力度。中国商务部10月4日发布的出口管制令,直接切断了安世中国及分包商的特定元器件出口通道。这一精准打击迅速引发连锁反应,欧洲86%的龙头企业依赖安世中国生产的芯片,汽车行业首当其冲。大众汽车承认芯片库存仅能维持三周,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濒临停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反复警告,行业停产风险已近在眼前。
这场风波的背后,美国的影子清晰可见。9月29日美方发布"穿透规则",要求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自动受限,不到24小时后荷兰就启动了接管行动。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公开的文件更证实,美国官员早在2025年6月就通知荷兰,要想让安世半导体获得出口管制豁免,必须替换中国籍CEO并调整治理结构。荷兰嘴上否认美国参与决策,却在行动上完美配合美方对华芯片围堵,活脱脱一副"温顺绵羊"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