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出来的笑果文化,内忧外患的脱口秀行业
企查查显示,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法定代表人及第一大股东为创始人叶烽,持股比例31.57%,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12.55%。此外,李诞(李瑞超)持股比例达4.58%。据悉,该公司目前估值超过4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最大的脱口秀公司。
事实上,在早期,背靠《脱口秀大会》的笑果文化吸引了大量巨头"扎堆"。企查查显示,从2016年至今,笑果文化已有8次融资,天使轮是由A股上市公司游族网络投资,随后普思资本、CMC资本 、南山资本、天图资本纷纷进入。
据企查查
花无百日红。豆瓣官网显示,《脱口秀大会》第一季到第五季的评分分别为6.7、7.6、7.9、7.6和6.0。评分下滑的同时,这档"王者综艺"所带来的热度、话题、流量骤降。
对于笑果文化而言,线下市场的开拓或许见效更快。据不完全统计,春节过后,笑果文化在上海、北京、南京、苏州、深圳、广州、杭州、长沙、宁波、福州10个城市率先开演,举办了超65场演出,覆盖超3万名观众。
据业内人士透露,仅在今年3月,国内脱口秀的演出票房就已达1亿元。而2021年全年,国内脱口秀演出总票房也不过2.24亿元。
另外,在今年四月,继上海、南京、苏州之外,笑果文化的北京首店落成,正式投入运营。很显然,线下演出需要依附庞大的消费市场,但同时,在开心麻花、单立人、德云社等喜剧厂牌林立的北京,带给笑果文化的,不只有机遇,还有挑战。
脱口秀的内忧与外患
"第一次来的朋友举手示意下?"现场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年轻人举起了手,"你们这么'土'的吗?"在成都城南的脱口秀剧场内,随着脱口秀演员小五(化名)的互动问答,引发了台下一阵哄笑。
观看脱口秀的年轻受众,摄影:贺梦璐
金融投资报记者走访成都多家脱口秀剧场发现,规范运营的专业机构缺乏、演员人才稀缺、市场热度不高是目前成都脱口秀市场发展遇阻的主要难题。
脱口秀俱乐部负责人张先生回忆道:"此前,到场的观众大多都是在附近工作的年轻人,甚至有些程序员在看完演出后,还要回办公室继续加班。而现如今面临减少排期、单场人数不足百人的窘境。"
而脱口秀为何走向下坡路,其归结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当下演出形式丰富、业态众多,演唱会、话剧、沉浸式演出等轮番上演,从而竞争激烈。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9400余场,与2022年同比增长40.92%,与2019年同比增长22.5%。
张先生表示:"在成都,以个人或者成立俱乐部来开展脱口秀演出占多数,鲜有成熟、正规的公司来规范运营。其次,全职演员仅有个位数,而兼职演员的演出质量缺乏稳定性。"
对此,脱口秀演员小五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说道:"就商演来看,一位演员的演出时间约为15分钟,而一场演出90分钟,大概需要5位演员,而每位演员的出场费约为400元-800元。若一周仅有1-2场演出,对于全职演员来说,则收入偏低。"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成都运营的脱口秀俱乐部有野猪喜剧、过载喜剧、4fun脱口秀、熊猫喜剧、哎呦喂喜剧、咖喱喜剧、不准笑小剧场以及芥末喜剧等,其中大多在2019年以后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脱口秀发展受地域性影响较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有笑果文化、开心麻花、单立人等知名厂牌所在的城市,则发展迅猛,《2022年中国脱口秀商业演出次数及文娱传媒投融现状分析》显示,2022年1-5月中国文娱传媒行业投资金额最多地区为北京2296.97亿元,其次是上海地区文娱传媒行业投资金额695.82亿元。
那么,脱口秀能否在千奇百态的演艺市场突围且重生?有待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