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这方面的信息还比较少,不足以做出判断,我只能根据推测提出这样一种可能性:之前的几次气球事件中,气球的位置不太引人注目,没有被拍下来放到社交媒体网站上。更重要的是,在当时懂王对华极度强硬、中美关系异常紧张的背景下,或许有人觉得没有必要再以此加剧中美冲突;而在本次事件中,华盛顿的一股政治性力量致力于将此事人为放大并塑造为"中国威胁论"。
我请教了一些相关人士,根据他们的说法,本次事件中至少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美国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美国的监控能力是在线的,监控之后得出的结论也相对客观--尽管美方使用了所谓"间谍气球"的表述,但无论是五角大楼发布的报告抑或答记者问时的说法,美方都承认该气球本身不会对地面构成什么威胁,也不具备攻击性。
第二,所谓"以气球搜集情报"的说法是荒谬可笑的。美方有人称,中国试图用"间谍气球"窥探美军位于蒙大拿的"民兵-3"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可是,只要动动脑子就会发现这一理论纯属无稽之谈--首先,在拥有卫星的前提下,中国根本没有必要大费周章,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气球进行所谓"高价值情报收储";其次,所谓的"高价值情报"其实也并不具备"高价值",相关的地表数据、具体坐标在合成孔径和多普勒雷达等侦察手段面前几乎可以说是公开的,考虑到光学分辨率,气球所能搜集到的数据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虽然美国军方没有勇气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受中方的说法,但话里话外已经明显地表示了其态度:且不提这个气球是纯粹的气象探测设备,即便真的是个"间谍气球",美方也未必需要将之击落--第一,气球的危害微乎其微;第二,不同于填充氢气的齐柏林飞艇,气球里填充的是氦气等惰性气体,被击中后不会在空中燃烧殆尽,其残骸可能掉到地面砸到花花草草,所以击落气球明显是"不合算"的选项。
美国之所以大动干戈,本质上还是一种政治化的操作。在美国政治日趋极化、两党愈加撕裂、政府为2024年总统选举而焦头烂额的背景下,弱势政府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的能力非常有限,它别无选择,只能顺应声势最为浩大的民粹思想。
问题是,美国的这种心态究竟从何而来?纵观历史,自尼克松发表关岛演说以来,美国在军事方面被视作与苏联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后,美国更是"一超独大",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想打谁就打谁;现在,美国国防预算依然稳居世界第一,超过其后十个国家的总和。这样一个超级军事大国,为何会对一个小小的气球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
有人为美国开脱称,美国之所以反应激烈,是因为二战时被日本用漂流气球轰炸过。不过,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美国的心理可以称为"徐江效应"。在电视剧《狂飙》中,徐江的儿子在电鱼时被意外电死,徐江得知这一消息后,一口咬定此事绝非意外,必定是他杀。安欣就向徐江提出了一个经典的问题:你是做了多少坏事、得罪了多少人,才如此笃定你家一旦出事就一定是人为的?
徐江:总有刁民想害朕!(图源:电视剧《狂飙》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