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阿姨一家都是陆寒英的家庭签约病人。吴阿姨平时有糖尿病、高血压,一直在陆寒英处随访就诊,陆寒英判断吴阿姨的病情确实需要住院,立即通过绿色转诊通道和市九院黄浦分院取得联系,让吴阿姨顺利住进了病房。
陆寒英(中)接受咨询
据悉,黄浦区建立了守护黄浦老龄行动计划,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三级网络,比如瑞金和长征对接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以及西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九院、曙光和仁济对接九院黄浦分院以及东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片区包干制建立分级诊疗机制,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统筹调配医师资源,加床收治患者
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院也一片忙碌,与市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协同救治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连续性。
普陀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孙剑玥介绍,为应对急诊就医高峰,由医务科统筹调配全院医师资源,充实急诊医生和发热门诊队伍。发热门诊工位由2个增加至4-6个,根据就诊情况动态调整、弹性排班,提升急诊诊疗效率,每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2-3名主任医师参与急诊救治。
普陀区中心医院急诊楼
"我们还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有专职护士对候诊患者进行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按五个关键指标对120送来的患者进行初步分类:神志、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血压,有一个危机值的,挂红色危重腕带;轮椅上的病人挂轻症蓝色腕带;介于两者之间的,挂黄色重症腕带。对于高危患者落实优先就诊制度。人员分类后相对集中放置,便于查房和平时的重点巡视。"孙剑玥表示。
当前,普陀区中心医院深挖潜力,加床收治患者。"从12月11日起,医院就在统筹安排床位资源,齐力同心做好滞留患者收治工作。目前,各科室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在医务人员感染减员的情况下,将病房收治能力扩大到最大,全院床位使用率达到115%,而我们医院收治急诊和发热病人也从刚开始单日60人到目前最高单日177人。"孙剑玥进一步表示,目前,医院已经建立落实急诊与病房衔接机制,原则上红色危重病人收治到内科病房,黄色或蓝色病人收治手术科室病房。
此外,普陀区中心医院也建立了一套区域医联体内的双向转诊机制。"在普陀区卫健委指导下,依托西部医联体资源,区内非重症急救转运专班将医院急诊滞留相对非重症的病人,分流到区中医医院、德济医院、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住院治疗,转运前由各收治医院派医生会来我们医院看病人情况、与急诊医生做好交接并与家属沟通好,确保病人得到有效救治。"孙剑玥说。
上海市卫健委介绍,全市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启用2594间发热诊室,发热诊疗药品向社区倾斜,确保满足居民发热诊疗就近就医需求。145家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全面满足市民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建立了区域重症临床救治专家团队。重症专家团队包括市、区医院多学科专家,通过专家例会、会诊多种形式,对区域内重症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做好重症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