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年内多次减持比亚迪 国内保险系资本却跑步入局新能源赛道 反向操作该怎么看?(5)

2022-11-25 13:49  财联社

陈凯丰认为,巴菲特出手比亚迪的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清仓或只是时间问题。"巴菲特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要么就是全仓,要么就是清零,他不会留那一部分"。

国内保险系资本大步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或将受益于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以来,在外资保险巨头伯克希尔‧哈撒韦多番减持比亚迪的同时,国内保险系资本正大步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

10月24日,人保资本官网显示,公司近期参与领投了广汽集团下属子公司广汽埃安A轮融资,该笔融资创下国内新能源整车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纪录--融资总额高达182.94亿元,共有53家机构参与。

此外,光大永明人寿联合北汽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了北京高新特汽车产业创新投资基金,基金主要投向电动化、智能网联汽车、氢能及燃料电池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目标总规模2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外险资方向操作背后:一方面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较强竞争力,受到国际市场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新能源汽车在国际资本的估值体系中,目前仍面临一定的窘境。

那么,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优势能否持续?新能源汽车的估值是否会走出中国特色?

在上述人士看来,在政策、产业链供应链、科技创新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四方面合力加持下,投资者可以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应给予乐观期望。

一是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仍在持续发力中。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文件多达31份。

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且稳定,上市融资渠道畅通,资本市场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592家公司,占A股公司总数的一成以上。

三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实力明显增强。通过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三大突破:在核心"三电"等关键技术,建立了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链;二是新能源产品实现电池续航里程的大幅提高以及车联网功能的全覆盖;三是在动力电池领域,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动力电池产能约占全球的70%。

四是新能源汽车将受益于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这正是监管机构正努力推进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