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立嫡长子不立贤明?长子痴呆怎么办?只要活着他人就无望(2)

2025-01-29 10:02  360kuai

这样最终换来的结果就是朝局不稳,把国家弄乌烟瘴气,甚至影响了百姓的生存。贤明没有绝对,但嫡长子、嫡子、庶长子、庶子,是长幼有别,是存在客观的差别,不是人为意志可以改变的,其他子嗣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承认(当然谋害等情况另说)。所以嫡长子继承制有着独特的优势,为选择继承人提供了一个客观、中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争斗,对维护稳定有着很大作用。

嫡长子继承制和选择贤明的后代继承就如同一斤米和米质量的区别,一斤米可以称出标准的一斤米,可操性很强,而米的质量、口感等方面就没有一个标准的衡量指标,除非米的质量、口感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两种米的质量都差不多,而必须选择一种米为好,该如何选择,并且每个人都自己喜欢的口感,也存在差别,具有主观意向,就如同君主中意"甲王子",而王后却中意"乙王子"。嫡长子继承制的可操作性和认可性要强于选立贤明的方法。

嫡长子继承制中的"长子"广义是指"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王位、财产等权利必须是嫡长子来继承,而嫡长子就是正宫所生的长子。不过长子如果细分的话,还可以分为"嫡长子"和"庶长子",庶长子就是其它妾、嫔妃所生,如果妾所生的子嗣比正妻所生的子嗣要早,根据嫡长子继承制还是要立正妻所生的长子为继承人,即使正妻生有多个儿子,也必须立第一个儿子为继承人,无论其它儿子多么优秀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