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立嫡长子不立贤明?长子痴呆怎么办?只要活着他人就无望

2024-02-02 11:42     360kuai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中最基本的一项原则,也是维系宗法制度的一项核心制度。为何必须要立嫡长子而不是立贤明的子嗣,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中的核心制度,而宗法制度又是古代贵族维护自身家族能够世袭统治的一种重要制度。宗法制度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保护古代奴隶社会中贵族阶层的权利,如:地位、政治特权、爵位、财产等,为了不让所拥有的特权和财产等受到分散和削弱。并且嫡长子继承制的可操作性要高于选立贤明的方法。

如果古代贵族阶层、奴隶主不只有一个子嗣,而是数个甚至几十上百个的话,那么贵族、奴隶主所拥有的特权、财产分配给所有的子嗣,那么这么一来,原本只是嫡长子拥有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财产和特权,就需要和众多的兄弟一起分享,而这样的话,财产首先是分散了,每个后代都拥有财产,其次是地位,比如父亲是卿大夫,而这位卿大夫拥有10个儿子,那不可能10个儿子都成为卿大夫,如果贵族都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没有这么多的职位可提供。

还有爵位,父亲拥有的爵位假如拥有10000户的食邑,那么10个儿子就需要共同划分这10000户的食邑,最后还有封地等,如此下去,一个家族势必削弱,最终分崩离析,这和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还有何区别,都不用君主推行,自己就将自己的家族玩没了。而嫡长子继承制是一个人拥有所有的权利和财产,贵族和奴隶主拥有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于会分散或削弱,同时还能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

那么嫡长子并不贤明,甚至是个呆子、傻子怎么办?这种情况为何不立贤明的后代获得继承权呢?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算贤明,贤明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衡量,品德、才华、功过等方面都是主观判断,而且这些也可以进行伪装和作弊,除非是差距过于悬殊,那么在重大的利益面前(继承人),哪个子嗣愿意在对手面前甘拜下风呢!就如清朝的"九子夺嫡",几个皇子为此各展所长,为了权利不惜一切代价和其他皇子竞争。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