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新增23.9万台,曾被“嫌弃”的慢充桩为何又火了?(2)

2022-06-14 15:32  搜狐

以充电服务费0.5元算:同一地段,每天每台直流充电桩服务12位车主,日均摊场地租金成本50元;而在小区里的交流充电桩,每天只服务一位车主,平均每位车主充电40度电,物业服务费分成比例30% 。

一个直流充电桩,需要230天才能收回前期投入的设备成本;至于交流充电桩,由于设备成本低,即便"翻台率"低,回本也只需60天左右,且技术门槛更低。因此,有不少中小规模的新能源企业,开始热衷于布局交流充电桩。

"有时为了让慢充桩进驻停车场,还得讨好物业,给物业送些礼才能过关。"他坦言,即使入场有些困难,且交流充电桩服务效率低,但得益于其成本低廉,投资风险较低,适合大批量布局,只要形成一定规模和量级,回报收益也很可观。

曾有行业内人士表示,低效率的公共交流充电桩,注定难逃被淘汰的命运。但从近一年的交流充电桩新增数据上看,似乎并非如此。

只是,行业内新老玩家不遗余力地布局交流充电桩,纯粹只是因为其成本低、风险小吗?

不是,新能源车主对于交流桩的需求,也在提升。

「 02 」

慢充更符合这类车主的需求?

"小区地库不搞交流充电桩的话,简直是浪费资源。"广州越秀某小区的物业负责人任经理告诉懂懂笔记,周边好几个小区都已经都配套了交流充电桩。

目前,他所负责的住宅小区,也正在招募合作企业,为地下车库投建公共交流充电桩。

招募信息发布之后,先后有四家相关企业向小区物业公司表达了合作意向。因此,物业正从实力、运营能力、社会口碑等维度考量,择优选择合作的企业,力争在今年八月之前,让车库的交流充电桩,投入使用。

"可以说,在车库搞公共充电桩,最终会是多赢的。物业通过充电桩创收,业主、住户给车充电方便,建设充电桩的企业也能赚钱,简直就是皆大欢喜。"任经理透露道,目前,小区登记的新能源车占比超三成。

正因如此,最近半年业主、住户对于在车库引入充电桩的呼声越来越高。曾经有部分出于安全考量,并不支持在自家小区建设公共充电桩的新能源车主,在遭遇了"充电难"之后,态度也有所转变。

"有业主告诉我,以前觉得每天通勤四、五十公里,车子一周一充足够了,到外头的快充站充电,一小时充满也很方便,没有必要冒险在小区建充电桩。"任经理分析道,随着城市新能源车保有量增加,快充站充电也变得不再方便了。

目前,部分一线城市的商用车辆,如网约车、小厢货车、公交车等,纯电的比例正逐步增加,网约车、公交车更是接近100%为纯电动。而大功率快充,是这类商用车辆主流的补能方式。

同时,私家车市场中新能源渗透率快步攀升,导致公共快充站挤满待充电车辆、大排长龙现象时有发生,一部分市中心的快充站,更是全天 24小时车满为患。如今大晚上开车出门找充电桩的车主十分常见,时间的浪费、漫长的等待令车主不胜烦恼。

"之前看过新闻报道,广州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近30%,整体的量很大了。"与此同时,任经理也强调,一线城市中心区域寸土寸金,很难找寻大片的空地新建快充站。所以,市中心快充站的增速,远赶不上新能源车的增速。

因此,有过几次耗时耗力的快充经历之后,不少新能源车主难免会感慨道,要是能在自家的小区里充电该有多好。毕竟,下班到家给车辆插上交流插头,慢一些无所谓,一觉睡醒后满电出门,又方便又省心。

除了广州之外,乘联会数据显示,深圳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车渗透率为47.05%,上海为40.07%,杭州、佛山都超过30% 。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中心大量建设快充站明显是不现实的,至于郊区的快充站,则难以满足车主需求。

相比之下,交流充电桩无疑更符合上班族、家庭用户的需求。充电企业利用小区、商超的现有停车场,以较低成本布局交流充电桩,似乎是满足日益增多的新能源车主充电的需求,成为解决中心区域车桩比"倒挂"的最佳手段。

现在,市场焦点似乎又回到了"车位资源"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