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国际斡旋下选择了暂时性停火,对于印度来说,这个是在军事较量中吃了大亏后的无奈之举。
印度在这场冲突中可谓是被打得"鼻青脸肿"。巴基斯坦凭借JF-17"枭龙"战机和歼-10CE等装备,战斗力惊人。巴方通报击落印度4架"阵风"战机、1架苏-30MKI和1架米格-29,还用高超音速导弹摧毁了印度价值15亿美元的S-400防空系统。虽然印度矢口否认这些战果,但印度股市在冲突期间蒸发820亿美元,军费开支单日暴增,这些惨状已经把印度军事行动的失败暴露得明明白白。只能说印度是真的被打疼了,才不得不接受停火。要不然就按照印度人的性格,肯定得给巴基斯坦折腾得大出血才肯罢休。
这场短短87小时的冲突,让印度损失高达860亿美元,相当于其全年军费,北部领空关闭让航空业每日损失800万美元,板球联赛等文化产业也被迫停摆。印度这是"打仗打出了个大出血",再打下去钱包都要见底了,只能先把"面子"放一边,赶紧停火止损。
反观巴基斯坦,这场冲突堪称一场"国威之战"。在"铜墙铁壁"行动中,巴方一轮反击就摧毁印方20个军事目标,包括S-400系统、布拉莫斯导弹库和空军基地,网络攻击甚至差点瘫痪印度70%电网。巴总理夏巴兹一句"我们赢了",极大地提振了国内士气。被印度欺负了半个多世纪,巴基斯坦这把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而且巴方在外交上也十分精明,既感谢中国"始终如一的支援",又借美国斡旋向国际社会展现"克制姿态",成功争取到IMF贷款解冻等实际利益,还把印度塑造成了"挑衅者"的形象,可谓是军事、外交双丰收。
印度这边虽然停火了,但心里那叫一个不甘心。停火协议生效才6小时,就立刻偷袭巴基斯坦得水电站,试图故技重施制造洪灾,结果没想到巴方早就防备着呢,他们迅速反击击落了印军无人机。印度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一系列操作,说白了就是想找补颜面。通过小规模挑衅维持自己的"强硬人设",好向国内民族主义者交代,毕竟莫迪政府面临2025年大选压力,需要靠这种方式转移国内经济衰退、农民抗议等矛盾。同时,印度也在试探巴基斯坦的底线,想用低烈度冲突消耗巴方资源,为以后的谈判争取筹码,典型的"打不赢就耍赖"。
印巴作为拥有战略武器国家,都明白全面战争意味着共同毁灭,所以把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印度的偷袭行为,就是在战略威慑框架下的"安全冒险"。而且印度"万国牌"武器库在实战中暴露出兼容性差、维护不足等缺陷,反观巴方中巴合研的"枭龙"战机表现出色,也说明了本土化国防工业的重要性。
印巴此次停火不过是克什米尔"火药桶"上又一页脆弱的协议。印度在军事挫败后的小动作,充分暴露了其既无力彻底击败巴基斯坦,又不愿承认现实的矛盾心态。如果双方不能超越民族主义叙事,在民生发展与国际合作中寻找出路,那么"打不赢就偷袭"的恶性循环还将继续。
只不过这中小规模消耗战打下去,印度还是劣势的那一方,不管他们多不甘心也没用。毕竟每小时10亿美元的战争代价,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可能问题不大,因为他们是胜利方,总会有办法弥补战争损失了。但是对印度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之重。钱花了,还输了,所以你这钱花了和没花一样,越打越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