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的遗言:追溯越国人那谜一样的起源故事(2)

2022-11-24 06:59  360kuai

史书中有记载大禹治水的起点是在壶口,而终点是在了溪。这个了溪正是后来越国的兴起之地绍兴附近,那么大禹驰骋千里奔忙数年而后,为什么会把治水的终点选择在了溪呢?是因为了溪水治理完成后,大禹就再无后顾之忧,还是因为了溪本身就是大禹的故乡所在。整个浩浩荡荡的治水工程,目的就是要让了溪附近的故乡之民安居乐业?后来大禹被称为天下共主的周人推崇为始祖级人物,那么周人为何又视大禹后裔的越人为蛮夷之邦呢?《竹书纪年》载"于越来宾",在周人的礼制中,异族到周人朝堂之上举行外交会见,就是"来宾",也就是说至少周天子是把越人看成蛮夷,这就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越国人因地处江南,与楚人、吴人乃至蛮夷部落杂居,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被同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祖先溯源,在《越绝书》中,连越王勾践也曾经对孔子的徒弟子贡承认过"乃僻陋之邦,蛮夷之民也",这即是跟《吴越春秋》中勾践自己说过的话自相矛盾了。《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大约都是成书与汉朝时代,距离春秋战国也就百余年时间,按理来说很多内容还是比较可信的,这种矛盾的产生显然是由于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而对大禹来自越国的来源,最为强有力的证据则是秦始皇的"上会稽,祭大禹",秦始皇东游越国,在会稽山祭祀大禹,显然是给天下人证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大禹就是越国人。大禹即是越国人祖先,但更是周人的祖先,秦始皇的目的,也是向天下人说,天下皆臣服于秦而已。

种种证据似乎都在说,大禹即是越人。可是也有很多人提出异议,比如《说苑》中有"越人拥楫而歌……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楚我说之",就是说有个楚国人听到越人唱歌,却完全听不懂,请人为他用楚国语言进行翻译。这就是说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越人已经拥有独立的语言体系。语言往往代表着民族,语言不通则民族不同,那么大禹如果来自越人,究竟是如何成为中原人共同的始祖的?这是一大悬案。还有个事情,就是《荀子》曾经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越人不仅语言不同于楚国和中原,就连风俗习惯也不同于中原,那么中原人为何会认同越人祖先为自己的祖先,这就又是另外一个悬案了。那么,亲爱的朋友们,你相信大禹是越国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