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皇宫
1959年被特赦后,溥仪从抚顺的劳动改造之地回到北京,申领了自己的第一张户籍证明。在其上,溥仪将自己的文化水平登记为初中。这让人不禁好奇,清朝皇室对自己的皇子,特别是皇位继承人到底是怎么培养的呢?他们的真实文化水平又有多高呢?溥仪的文化水平仅为初中?为此部分专家反驳道:并非如此,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溥仪的实际水平不是一般人能比,让我们也自叹不如。
▲溥仪剧照
有说法称清朝皇子是历代皇子中文化素养最高的。这一方面得益于自雍正以后,清朝皇帝大多不明立太子,而是在自己的儿子中选择贤能者,这就让每个皇子都有了登上皇位的机会,又怎能不发奋图强的充实自己的实力呢?另一方面自然也是因为清朝的"皇子养成制度"汲取了之前历朝历代的教育经验,再加之清朝对皇子的培养又格外严厉,使得清朝皇子的成器率相当高。
清朝皇子大多在虚岁六岁时就要进入专门的皇子培养机构--上书房学习,而毕业的时间也并不固定,而是由他们的师父决定。早慧的可能在十几岁时就"毕业"了,不甚聪慧的可能等到三四十岁时还需要每日去上书房学习功课。例如道光时期,惠亲王都快四十岁了,在处理完朝政之后仍需要去上书房学习。每天学习的时长是"卯入申出",足足有十个小时之久,每年只有六天半的假日,比现代的学生们要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