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诗经·桑柔》中有一句:"我生不辰,逢天怒",常被人用于代指运气不好。论起"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我国最后一位封建皇帝溥仪必定是榜上有名。若非他生于世界千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处在封建王朝末期的皇帝,他或许能够成为一名守成之主,而不是前半生颠沛流离,在众多身份之间起起伏伏。
清朝的皇帝们仿佛都遵循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年幼登基。这一在其他王朝很少出现的现象在清朝如同家常便饭:顺治帝、康熙帝和同治帝都是6岁登基,光绪帝4岁登基,溥仪更是3岁就已经登上皇位。相比于他们,19岁登基的咸丰和25岁登基的乾隆都显得年老了。不过登基时年幼不能证明他们的能力不好,如顺治帝和康熙帝都是文治武功,将清朝治理得蒸蒸日上。
▲溥仪蜡像
众所周知,晚清时期满清政府本就对外软弱,再加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本人也常年耽于享乐,其不思进取的形象影响了很多人对他的判断。毕竟,他前半生的经历实在是常人所难以经历的,身为清朝帝王时是慈禧太后的傀儡;以为可以推行君主立宪制时被军阀联手赶出北京城;在伪满洲国时名为皇帝,实际上处处受到日本人掣肘。直到新中国建立后被润之同志特赦,还成为了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