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因党争和过于正直而亡,百年后清朝还为之鸣不平(4)

2025-07-06 07:23  360kuai

昏聩的明朝当局竟听信了他们的谗言,罢免熊廷弼,任袁应泰为辽东经略,薛国用为巡抚。袁应泰"历官精敏强毅,用兵非所长"。他担任辽东经略以后,认为熊廷弼持法太严,便"以宽矫之,多所更易",把原来行之有效的军事措置加以改变。

履任伊始,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不作深入侦察了解,便要"三路出师"进攻后金。并且毫无警惕地招降蒙古饥民,当时有人指出:"收降过多,或阴为敌用,或敌杂间谍其中为内应,祸且叵测。"袁应泰却认为:"我不急救,则彼必归敌,是益之兵也。"于是下令招降,把投降的众多蒙古人处之辽沈二城,优其月廪,与民杂居"。

这时,后金正厉兵秣马,积极准备夺取辽沈。当明朝皇帝更替、辽东经略易人之时,努尔哈赤抓住了这一有利战机,以倾国之师向辽沈进军。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二月,努尔哈赤率八旗军士攻陷了沈阳的屏藩奉集堡和虎皮驿。

三月十二日,八旗士兵进逼沈阳城下。沈阳是明朝在辽东的重镇,有总兵贺世贤和尤世功驻守着,称为"坚城"。但贺世贤勇而寡谋,出城迎战败死。尤世功领兵往援亦战死。袁应泰原先招降的蒙古人起来为后金内应,城遂破。

沈阳被围时,总兵官童仲揆、陈策率军由辽阳前去救援,行至浑河,沈阳已陷。"诸将皆愤曰:'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纷纷请战。于是游击周敦吉"与石砫都司秦邦屏先渡河营桥北,(童)仲揆、(陈)策及副将戚金、参将张名世统浙兵三千营桥南"。周敦吉部营阵尚未稳定,后金兵已紧逼上来,"四面扑攻"。"诸将奋勇迎击,败白标兵,又败黄标兵,击斩落马者二三千人,却而复前,如是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