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的治下或许不完美,但没有酷吏、没有文字狱、没有连年刀兵、没有修运河修长城修宫殿运花石纲的徭役,却有纸币交子、有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有宋朝三百年最出色的一批文章。元人编撰的《宋史》评价他:
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
赵祯不仅是一个好人,更是两千年来最符合儒家标准的明君,从宋到清再到如今,希望活在赵祯年间的大有人在。就"仁"一字而言,数千年帝王里,没有第二个比他做得更到位。
所以赵祯驾崩之后,臣下给他的庙号是"仁宗"。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幸以"仁"为庙号的君王,宋仁宗也是跟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相比,于"仁"之一字最名符其实当之无愧的帝王。
作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赵祯用一生的时间去做一个儒家标准的明君,至于这条路究竟是光明还是坎坷,是幸福还是折磨、是简单平易还是枯燥无趣、是"我欲仁斯仁至矣"还是"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他都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不管明君还是昏君,公元1022年到1063年间的大宋百姓,至少有幸不曾遇上暴君。赵祯生于1010年,到如今正好也过了1010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千年来后人热议仁宗的声名,无人在意赵祯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