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有许多的标准和注意事项,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赵祯之前的众多帝王,许多为所欲为的就都站到了明君的对立面。而赵祯从小开始,就一直被引导向着明君的方向努力。
明君要勤政爱民。赵祯亲政以后改变之前刘氏单日才上朝的惯例,恢复每日上朝问政的旧制,对百官奏章亲自览批。他对臣下说,"朕受先帝之托,处理天下政务,怎么敢贪图安逸?"宋真宗大兴土木修建玉清昭应宫,后来被火焚后臣下请赵祯在遗址上修建御花园,赵祯说我继承先帝的苑囿已经觉得够宽广了,又有什么必要浪费民力修花园呢?即便是辽国发生饥荒、大批辽人逃亡宋朝求食,赵祯也下诏用唐、邓两州出产的粮米救济辽人,"皆吾赤子也,可即赈救之。"
明君要能纳谏。欧阳修批评他贪爱女色,包拯批评他任人不当,他统统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唐太宗在魏征生前表彰他善谏,死后却连魏征的墓碑也捣毁了,可谓秋后算账从来不晚。没有子嗣是赵祯中年之后的伤心事,监察官张昇讽谏他"陛下乃孤寒""唯有一班后妃",赵祯回宫后与皇后相对而泣、泪水涟涟。但即便是触及心头最痛的情形下,赵祯也没有把张昇就此像韩愈一样贬去天涯海角。
明君要能知人善任。赵祯一朝,名臣辈出:范仲淹、富弼、韩琦、文彦博、欧阳修、吕夷简、包拯、王安石、司马光、苏辙、狄青……嘉佑二年之时,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齐聚汴梁,这一年的科举388名进士中最终9人官居宰辅,被誉为千年第一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