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创意总监,奢侈品品牌与“Z世代”对话的“万能公式”?(4)

2022-04-20 09:40  新京报

贝恩的研究数据显示,"千禧一代"已经跃升为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预计到2025年将占据全球奢侈品总消费的55%。因此,每个品牌都急需找到一个能与年轻客群展开对话的强效媒介。再结合Olivier Rousteing所言,品牌将"命运"押注在年轻设计师身上的逻辑便不难理解。

更换创意总监,奢侈品品牌与“Z世代”对话的“万能公式”?

Celine前任设计总监Phoebe Philo。  图/社交媒体截图

但事实上,当品牌停滞就"换一位年轻且优秀的创意总监"并不是一个"万能公式"。在迎来Maximilian Davis前,菲拉格慕在近几年曾三次换帅;多次斩获时尚大奖的Raf Simons前后在迪奥女装及Calvin Klein有过两次短暂停留,都没能为品牌在业绩上收获预期的成功。除此之外,还有被Celine"淘汰"的Phoebe Philo,以及离开LVMH集团的Marc Jacobs……都从侧面反映出创意总监的业务能力并不能完全与财报画等号。此时,业内便出现了"消极"的声音,认为创意总监是品牌竞争的"工具"。时尚评论人Sarah Mower曾表示,这种变化带来的不是健康的时尚环境,"我最担心的是,没人能够获得长久参与和表达自己的作品的机会,他们就是品牌雇佣来的合同工。"

针对这一"消极"的声音,奢侈品专家、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品牌的经营策略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发达、电商渠道的发展以及消费全球化趋势,消费者有更多渠道和方式接触品牌信息,获得奢侈品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也在降低,造成的结果就是由品牌引领消费转变到品牌适应消费者需求。"对奢侈品品牌来说,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品牌必须采取行动,而频繁更换设计师,对奢侈品品牌来说既是主动适应变化的结果,也是一种无奈的应对策略,但这对整个行业来讲是个进步,是由品牌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的一个突出表现。"周婷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