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赵祯历来最让人称道的,则是他的用人态度。北宋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包拯等人,皆深得赵祯重用。据说当时包拯因为刚直的性格,直言进谏而经常不给赵祯留面子。有时一激动,包拯甚至会把唾沫星子喷到赵祯脸上。可赵祯对此并未表现出在意,自己擦擦便又继续听包拯的意见。
而除了待人宽和,虚心纳谏,赵祯还以身作则地带头过节俭的日子。而在明道二年(1033)至嘉佑三年(1058),他又曾九次在多地乃至全国范围内免税或降低赋税。
在赵祯的温和统治之下,北宋的边疆安定了几十年。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较低的赋税,又使得北宋的经济和文化在此阶段更上一了层楼。也正是因为当时形成了"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的局面,赵祯的统治才被称作"嘉祐之治"。
其实客观而言,赵祯并非是有开天辟地大作为的君主。他既没有让北宋拥有如盛唐一般的繁荣,也没有如自己的先祖一般开疆辟土。
他是温和的守业者,不断尝试保住大宋的山川和人们的家园。他没有纵横沙场的雄心,而是喜文墨,重医疗。《武经总要》的出现,针灸和中医的传承,都离不开赵祯的支持。当赵祯死后,辽道宗的那句"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便正是时人于他的心声。人们送上一个"仁"给赵祯做庙号,也正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