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边患问题上,赵祯选择了损小利保大局。宝元元年(1038)西夏建国,此后西夏大举进犯北宋。
接连几年中,宋军杀敌一千也几乎自损八百,双方不仅折损了大量兵将,也使得边疆社会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因而庆历四年(1044),北宋与西夏签订条约,赵祯用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的代价,换来了西夏向北宋称臣,两国互开边境方便贸易。而与辽国,赵祯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以物资换和平。
皇佑元年(1049),广西广源州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因为与交趾兵戎相见且不敌而退到北宋地界,并开始肆无忌惮地攻占北宋城池。而面对此无妄之灾,赵祯又毫不手软地派出大将狄青征讨。
透过赵祯处理一南一北战乱的态度可见,他有的并非妇人之仁,也并非绥靖妥协,而是坚守自己身为北宋君主的立场,尽力确保人们生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