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每次喝酒,都要乘欢至醉,但是他又很清醒地"沉湎非令仪",每次喝醉后"经宿未尝不自悔",事后归事后,饮酒时他却又一定得尽醉。弟弟赵光义常抱着太祖的腿,流着泪恳求太祖:"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太祖却嗜酒如命,欲罢不能。
公元976年,宋太祖在巡幸洛阳途中再次巧遇那位"混沌"道士。太祖又与他开怀畅饮,他要道士预测他的寿命。道士直截了当地说:"要是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是晴的,你可延长几年;不然,那就赶快安排后事吧!"宋太祖牢记道士的这段话,在农历十月二十日晚上,宋太祖抱病来到太清阁观望天象。开始,星光灿烂,天空晴好,太祖心中很高兴。可是,好景不长,忽然间阴云四起,雪雹骤降。太祖见势不妙,赶忙退回寝宫,并传人急召其弟晋王光义入宫。赵光义入殿后,太祖屏退周围,摆酒对饮,寄托后事。两人饮酒完毕,正当半夜。太祖宽衣就寝,鼾声如雷。当晚,光义没有出宫,夜宿宫中。至五更敲过,皇宫值夜警卫听不到鼾声,进去一看,太祖已命赴黄泉。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这就是扑朔迷离的烛影斧声的故事。
虽然宋太祖的死因,因后世的各种解释而扑朔迷离,但从饮酒的角度看,赵匡胤长期生活无规律,贪杯醉酒,伤身久已,更兼病中暴饮,也就更有可能导致突然暴毙。赵光义即位后,吸取了兄长的教训,滴酒不沾。但是,平心而论,由赵光义来作为其事业的继承人,虽然实力和人望比较强,但其后世子孙的作为太差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提醒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