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暨艳案”入手,谈东吴政权内部淮泗集团与江东士族的权力斗争(6)

2025-01-30 14:42  360kuai

二是吕蒙去世到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陆逊身兼上大将军和丞相两职。在这一时期,孙权实现建国,为了立足江东,就必须争取江东士族的拥护和支持,在东汉末年,江东两大郡吴和会稽各有四大姓的说法,吴四姓为顾、陆、朱、张,会稽四姓为虞、魏、孔、谢,相对而言吴四姓比会稽四姓更接纳孙吴政权,顾氏的顾雍、陆氏的陆逊、朱氏的朱桓、张氏的张温都是孙权幕府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中又以顾陆两族和孙权的合作程度最高。因此,孙权采取一系列笼络和有待政策,使得江东士族最终与孙吴政权全面合作,江东士族在孙氏政权中的地位和影响急剧上升。《三国志·吴书·朱治传》称,"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在中央政府,顾雍从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到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卒于任上,为相19年,陆逊则自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后,屡迁为上大将军,"吴于大将军之上复置上大将军"。

相比之下,淮泗集团精英逐渐老去,人才断档,在军事上自从吕蒙死后,淮泗集团难以涌现优秀人才。在政治上,自从公元225年北海人丞相孙邵卒于任上后,丞相一职长期把持在江东士族手里,淮泗集团的地位大不如前,这是孙吴政权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孙权的支持下,淮泗集团与江东士族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具体体现在暨艳案、吕壹事件和二宫之争这三件事上。暨艳案这里不再赘述,关于吕壹事件,也体现出孙权着力打压江东士族的态度。吕壹是淮泗集团人士,受孙权用为心腹,任中书典校郎,监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书事 。壹为人险狠,曾经诬陷宰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人。但是吕壹行事影响恶劣,使得太常潘濬"欲手刃杀壹,以身当之,为国除患"。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不得不弃卒保帅,将吕壹斩首,孙权打算借刀杀人,抑制江东士族势力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

三是自陆逊身兼大上将军和丞相两职到孙权去世为止。陆逊身兼军政最高职务,标志着江东士族在东吴政权中的政治军事地位达到巅峰,使得淮泗集团和孙权不得不继续加大对抗力度。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借助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二宫之争",孙权和淮泗集团找到削弱江东士族的良机。